[中] 我看「共創實驗室」
由香港舞蹈聯盟(舞盟)主辦,創作人黃大徽主持及策劃的「共創實驗室」計劃(Collaborative Creative lab),於今年一月連續三個星期,以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蹈中心地下的賽馬會舞蹈小劇場為基地,讓14位從事舞蹈或表演藝術創作的朋友,開放自己,相互交流,啟發學習,...
[中][ENG] 那對早起的野馬與伯樂—訪問麥卓鴻與喬楊 Two Early-birds – Mustang and Horse Whisperer: An Interview with Kelvin
喬楊頒獎予麥卓鴻。Qiao Yang present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Male Dancer award to Kelvin Mak. 攝 Photo: Mark Lam...
[中]「共創實驗室」—「轉變」進行中
「共創實驗室」主持、參加者及觀察者合照。攝 : Ryann Chan 2017年1月9日一早,十四個藝術工作者齊集於城市當代舞蹈中心(CCDC)舞蹈中心七號舞蹈室。他們來自不同背景,曾接受不同的身體或舞蹈訓練,從傳統舞蹈、流行舞蹈、街舞、劇場身體訓練、甚至舞踏都有;他們有的...
[中]《西門說》― 從舞蹈探索遊戲與規則的本質
攝 : Laurent Philippe 英國傳統兒童遊戲「西門說」(Simon Says),可以幫助兒童加強自我控制,但落在編舞家艾曼紐.汀(Emmanuelle Vo-Dinh)的手裡,再結合80年代經典電子遊戲「西門」(Simon)的框架,就轉化成為探索遊戲規則的舞蹈...
[中] 八樓平台X十年祭的多元對話
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X十年祭》圓桌會議分別於2016年12月11日和18日演出後舉行,邀來韓國、日本、台灣、上海及香港的藝術家參與。 此為12月11日「舞與藝的多元對話」一眾參與者的合照;圖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第一場】舞與藝的多元對話 文:林喜兒...
[中] 一個舞蹈創作人對創作研究的需要
暉仔(曾詠暉);攝:Ryann Chan 創作研究應該是以怎樣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呢?我們好像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和計劃去探索。 以個人的經驗,舞蹈創作在香港發生的形式可粗略分成幾類:在全職專業舞團、合約製作專業舞團、業餘舞團、個人舞蹈製作、演藝學院及各大小舞蹈學院等的製作。我們的...
[中] 有甚麼條件才可以跳舞?
共生舞團;圖片由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舞蹈家Alito Alessi。攝:VSA 舞蹈是一種較語言更早出現於人類歷史的表達方式。現代人多以舞蹈種類區分舞蹈,要「懂得跳舞」便要學習指定舞蹈風格、培養特定身體條件。但每人先天能力和身體條件不一,有些人可能努力後仍未能掌握動作、記不...
[中]《Re:do/ Joseph Lee/ KT Yau》重演激發創作新思維
攝:Steve Li @June’s Production 百鍛為字,千煉為句。要成就優秀的藝術作品,其必先經得起千錘百煉而不消溶。重演不單只讓觀眾再一次能夠完完整整地觀看作品,亦提供一個平台予創作者再次檢視、雕琢與發展舊作。重演平台《Re:do/ Joseph Lee/...
[中]「共創實驗室」— 開放的個人實驗
參加者張家瑋;攝:Ryann Chan 近幾年發現兩岸四地有大量引入外國表演藝術的工作坊趨勢,同時引發了新一輪的身體訓練討論。當然這也關係到歐美經濟萎縮,表演藝術資助及投資大減,以及廉航競爭令全球旅遊成本下降,令不少海外藝團及表演者紛紛走訪亞洲舉行工作坊。台灣已零星出現探討...
Creative Meeting Point: Hong Kong × Finland
The signing Ceremony of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on Dance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Finland. Photo provid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