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香港藝術節《第一步》:藝術科技與素人演出](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447ec9909d7b4c56845078bd687f548d~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447ec9909d7b4c56845078bd687f548d~mv2.jpg)
[中]香港藝術節《第一步》:藝術科技與素人演出
主持:陳國慧(慧) 對談嘉賓:陳瑋鑫(陳)、江祈穎(江) 文字整理:《舞蹈手札》編輯部 香港藝術節是本地藝壇的重要盛事,共逾40個節目演出,當中不乏經典劇目,匯聚了林林總總本地以及海外優秀節目,旨在將藝術的種子散播本地各處,致力豐富香港藝術文化多元化。香港藝術節的互動舞蹈演...

![[中]香港藝術節舞蹈節目有得有失](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aafbb8c3b95b44ea8cf56386820602a6~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aafbb8c3b95b44ea8cf56386820602a6~mv2.jpg)
[中]香港藝術節舞蹈節目有得有失
文:聞一浩 今年香港藝術節是疫情爆發以來首個完整的、以現場演出為主的一屆。今屆舞蹈節目有八個,整體來看選擇是較為保守。不過,籌劃節目期間香港的防疫措施仍是相當嚴謹,主事者走謹慎路線也不為過。 說回演出,最為出色的是迷犬舞蹈劇場的《茱麗葉與羅密歐》和芭蕾天后娜塔麗亞ㆍ奧斯波娃...

![[中]烈女異色——評舞蹈歌劇《兩生花》](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638ed2e8bf55493aac48bcc4f5345828~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638ed2e8bf55493aac48bcc4f5345828~mv2.jpg)
[中]烈女異色——評舞蹈歌劇《兩生花》
文:吳俊鞍 2021年作網上放映的《兩個女子》,以及2013年首演過的《蕭紅》,兩齣本身是室內歌劇的作品,2023年於香港藝術節的《兩生花》以舞蹈歌劇的形式翻新,內容上雖都以女性自主作主軸,但在導演及編舞楊雲濤執導下,煥發出風格相異的風采。...

![[中]重點在於參與?還是觀賞?——《第一步》的尷尬之處](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b1522e9d423e4dfca681580ee6af1d67~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b1522e9d423e4dfca681580ee6af1d67~mv2.jpg)
[中]重點在於參與?還是觀賞?——《第一步》的尷尬之處
文:賴閃芳 作為參與的素人我有過短暫享受的時刻,而我相信身旁的素人比我更投入,或許因為一直從事劇場工作,我對舞台並不陌生。對那些舞台經驗較少的素人,能倚賴錄音指示在短時間內由零開始起舞,到完成《第一步》演出,實屬不易。藝術家利用科技「製造機會讓觀眾在舞台上踏出第一步,再次體...

![[中]狂人派對——一群被生活馴化的獸](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b077cd9064ac4036b3a18f7f9f7cdcb2~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b077cd9064ac4036b3a18f7f9f7cdcb2~mv2.jpg)
[中]狂人派對——一群被生活馴化的獸
文:葉瑪 誰是狂人?狂是一個相對主觀的概念,社會體制定義了何謂正常,而對抗這種正常少不免就會被看成狂。魯迅1918年寫了一本《狂人日記》批判社會,裡頭的狂人認為社會人際關係充滿虛偽和欺騙,但無法跟著社會而走的痛苦逐漸地讓狂人失去理智,產生更異常的想法和行為。上百年之後,編舞...

![[中] 《萬有引力》的詩意:相吸的跌宕](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ff256912bcfc4bafb6197bb8bcc9fbd1~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ff256912bcfc4bafb6197bb8bcc9fbd1~mv2.jpg)
[中] 《萬有引力》的詩意:相吸的跌宕
文:俞若玫 如果共融藝術(Inclusive Art) 不只是一種姿態,不單把能力各異的朋友放在舞台或展場上,也可以產生更多意義,指向更多,能構建另一種美學嗎?我們的創作圈子少談美學,也少討論如何讓不同界別及能力的藝術家產生有質素的對話,協作的基礎在哪?來自德國科隆的無標籤...

![[中] 《無極》的疫下交流](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adef_1325f64bf4cd43a8904cf9a2297e5a5b~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11adef_1325f64bf4cd43a8904cf9a2297e5a5b~mv2.jpg)
[中] 《無極》的疫下交流
文:聞一浩 《無極》 / 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澳洲編舞史蒂芬妮.雷克創作的《無極》,舞台表演者可多達五十人,而且會在演出所在地區挑選非職業舞者擔演。非職業表演者演出也是近年頗受藝術家重視的一條創作探索路線,期望為藝術演出提供不一樣...
![[中] 《當代十年》的香港舞蹈風景](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786386_1dfbb493ce544f82a07aaaeb6b7f0e31~mv2.pn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5,enc_auto/786386_1dfbb493ce544f82a07aaaeb6b7f0e31~mv2.png)
[中] 《當代十年》的香港舞蹈風景
文:聞一浩 香港藝術節去年因為疫情關係沒有舉行,原本去到第九屆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也因而取消。2021年香港藝術節繼續受疫情影響,大部份演出改為網上放映,第十屆CDS的五個節目只有兩個能夠維持現場演出,其餘三個,包括集合十個短篇作品的《當代十年》,則改為預先拍...
![[中] 身體去哪了?——由《得體》去思考疫症下的身體](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786386_e104fbe748c24b059cac2b4cf0a6a58a~mv2.png/v1/fill/w_344,h_193,fp_0.50_0.50,q_95,enc_auto/786386_e104fbe748c24b059cac2b4cf0a6a58a~mv2.png)
[中] 身體去哪了?——由《得體》去思考疫症下的身體
文:Yumi Leung 舞作《得體》(英文名字:Dirty)由演出者講述身體的傷開始,在香港與中國貴州的兩位舞者之間,隔空紀錄了一段在場與不在場的身體對話。 1. 身體的在場 《得體》/攝:何舒婷(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舞作分四個章節去探討身體在不同階段進程下的狀態:...
![[中] 舞維回音──觀香港藝術節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第十屆委約的五個新創作](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580ba_3af0154bee6b459d9f0e6c9ee9371bc0~mv2.pn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5,enc_auto/b580ba_3af0154bee6b459d9f0e6c9ee9371bc0~mv2.png)
[中] 舞維回音──觀香港藝術節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第十屆委約的五個新創作
文:徏如 〈Mokita〉/攝:Asia Chow(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關鍵詞:控制 x 時空 迪克森.姆比(Dickson Mbi)出生於喀麥隆,是屢獲殊榮的倫敦嘻哈舞者及編舞。這次他遠程編排的作品〈Mokita〉,取材於頭髮及原始動作的質感,突出了對身體的控制。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