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你想和誰跳一隻雙人舞?論《觀.影:城市舞畫組曲》中舞蹈的多重投影

文:Yumi Leung

《觀.影:城市舞畫組曲》/攝 : Eric Hong (照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2016年蘇希利受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了《觀香港舞者》,再到現階段的《觀.影:城市舞畫組曲》,這是一個歷時八年的大型舞蹈影像裝置。蘇希利為香港、日本和澳洲三地共27位,年齡由28至106歲的舞蹈藝術家攝下身影,提煉成數段影像。作品構成一隻雙人舞,舞者與城市,鏡頭與舞者,觀眾與影像,各種關係互動在黑盒空間中交纏互動。

《觀.影:城市舞畫組曲》/攝 : Eric Hong (照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舞蹈作品中的影子關係 這個作品中有不少影子遊戲,觀眾被三個影像屏幕包圍在黑盒正中,數段影像輪流或同時地被投放於不同多媒體效果的屏幕上:一側是三重頂天立地半透明布幕,對面是一列五個高掛的較小型屏幕,最後一邊是比成年人高一點又有點斜度的單幅大型屏幕。觀眾時而受到背面或側面屏幕的光影吸引,選擇轉身或重新投放視覺關注點。


還有澳洲藝術家珍.梭羅受邀請製作了七個真人大小織品雕塑裝置,每一個線人像代表一位參與這個作品的舞者。它們被放置在一側的小舞台上,被光投射的影子隨影像的播放而變換。珍.梭羅也在採訪中表示這裡的「影子更重要」,它們投射出舞蹈動作的本真面貌。

《觀.影:城市舞畫組曲》/攝 : Eric Hong (照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而該舞蹈影像本身也有不少影子關係,在作品開始處即呈現兩個特寫人像的面部互動,這種影子關係超出了模仿的範疇,而略帶互相詮釋的意味。當分格的畫面如影子那樣可以構成一種新對話,這是影像世界中無法比擬的優勢。《觀.影:城市舞畫組曲》正是用一種全新的視覺技巧,借用影子這種更詩意的方式去重塑了舞蹈中看見與被看見的張力。



城市作為舞者不規則的投射面

蘇.希利稱:「投影時,我喜歡溢出一個四方或長方形的框架,扭曲它,以不同物料做成投射面,或使用多重屏幕的顯影,這樣不但解構和挑戰了原有視框的慣性模式,打破固定的規條。」


在她的作品中,除了不同的屏幕組合運用,影像中的城市背景也是一塊天然的不規則投射面。踏出以往固定的舞台空間,舞者回歸孕育他們的地方起舞,開闊的澳洲草原、精緻的日本街道、斑駁的香港舊區……這些城市的特色也被投放在不同舞者的動作上,每人身處的環境和他們的熱情,既孕育了身體和形態,還體現了各自的文化及個人身份認同,這是城市背景帶給每位舞者的深刻印記。

《觀.影:城市舞畫組曲》/攝 : Eric Hong (照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城市中那些不自主的動感

城市所能發揮的作用當然遠遠不只是充當一塊背景,城市本身就懂得舞蹈,它所隱藏著的不自主動感總能帶給人類不同靈感。在該舞作中,舞者流暢舒緩的動作與流動的水相互映照,彷彿是那些水的動推著舞者的動;106歲的Eileen Kramer和隨風輕搖的古樹共舞;梅卓燕站在五光十色的香港夜景前展扇,與變換的燈光對話……


還有多位舞者與動物間的互相模仿與互動也頗具趣味性,陳敏兒與雙色龍共舞,瑰麗又神秘;日本舞者原沙織與龜互動,凌厲的眼神與自在的龜相映成趣。這是場安靜而感性的經驗,誰又會是誰的影子呢?彷彿是在詰問舞蹈最原初的本質,它一向都是歸屬於自然的,那些隨心而動的雙人舞。在視覺權力的角力中,動態一次次帶來新平衡。

《觀.影:城市舞畫組曲》/攝 : Eric Hong (照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

Yumi Leung

文字、劇場、舞蹈,在海域來回穿梭,不知疲倦。



《觀.影:城市舞畫組曲》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

舞蹈影像導演/編舞:蘇.希利

評論場次:2021年12月18日 14:00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