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虛無與命運之間——淺評《重複使用》
文:謝嘉豪
《重複使用》,顧名思義是以「重複」為主題,而其呈現的形式也「使用」了「重複」的特性,這是向來喜歡探索概念性舞蹈的編舞藍嘉穎,所交給觀眾一起思考的課題。
從結構而言,《重複使用》分為上下兩部分,每一部分均以不同元素的重複作為實驗。上半部分以音樂為重複,而四次重複的音樂,舞者都會做出不同的舞蹈動作(第四次是空台,只播放音樂,沒有表演者);而下半部分則相反地以同一套舞蹈動作,但配合不同風格的音樂,雖然是同一套動作,但看上來卻像是四個不一樣的故事,筆者不禁自問,到底音樂有多大影響了我們的觀感和詮釋呢?
藍嘉穎《重複使用》/攝:Eric Hong(照片由 Eric Hong提供)
上半部分的內容,很容易令人產生疑惑,因為同一首樂曲的「重複使用」,著實不輕易明白到底所想指涉的是甚麼?或者其試圖進行的實驗何為?若粗略地分辨的話,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重複」,比較傾向於肢體在空間中的探索,以及舞者之間身體的互相碰撞交疊所產生出的巧合性,而第三次「重複」就偏向於身體與節奏之間的互動。當到了第四次「重複」,舞台上空無一人,只是播放出同一首音樂,強烈的電子音樂風格,在空台上播放,有沒有引起觀眾對之前舞者舞動時的印象呢?抑或是對音樂本身有更具體的詮釋?這或許是《重複使用》想製造的一個實驗,讓觀眾擷取自己獨特的觀賞經驗。
下半部分的內容完全相反,舞台由一個敞開的空間,變成了一個兩邊垂掛黑幕的鏡框式舞台。四位舞者再次出現,煞有介事地進入了角色,演繹出一場有關「關係」的段落。舞蹈動作比上半部分更戲劇化,各人的關係亦變得明顯,令人聯想到的是家庭成員角色,情節由戀人相遇,兩人相愛,結為夫婦,組織家庭,孩子出生,漸漸因為生活上的問題,產生了各種磨擦,而家庭關係慢慢變得疏離和冷漠。同一段舞蹈動作,重複演繹了四次,頭三次分別配合電子音樂、古典音樂,以及搖滾音樂(Pink Floyd名曲《Echoes》),而第四次則是沒有任何音樂聲效,只有舞者在台上的舞動和喘息。結尾的部分,帶著一種無力感和蒼涼,令人泛起悽然之感,也不期然反思自己在關係到底站於哪個位置?
藍嘉穎《重複使用》/攝:Eric Hong(照片由 Eric Hong提供)
在舞台上以「重複」作為手段,是很大膽的嘗試,也需要拿捏恰當,因為觀眾的耐性不容易度量,但編舞藍嘉穎的嘗試卻在恰到好處之範圍內,同時,《重複使用》提供了讓人深思的空間:尼采在《快樂的科學》(1882)中提到,「如果我們此生將會無限次重複,每個細節、每個決定、所有處境都是一模一樣的話,會喜歡還是厭惡?在尼采看來,無悔的意思就是即使重複千萬次,自己仍會作出相同的決定;明知後果亦甘願承擔;而且再給萬次輪迴重新選擇亦不會有任何分別。」(註)所以,尼采認為,在永恆循環中避免跌入「虛無主義」之中,就要抱擁「命運之熱愛」(Amor Fati),生活中發生的事,無論是痛苦、損失、快樂、愉悅,都是必要的和向好的事情。
註: Benjamin Lo,〈「無悔」的哲學:尼采對西方流行文化的批判〉,https://philomedium.com/report/79197
《重複使用》
編舞:藍嘉穎
觀看場次:
2023年5月26日 20:00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
謝嘉豪
生於香港,從事表演創作、藝術行政及藝評寫作。曾師隨舞踏大師和栗由紀夫(已故),深造舞踏藝術。現為舞踏藝團「以太劇場」團長。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