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現實與抽象交替的《Frida》(芙烈達)
- momoko91
- Jun 4
- 4 min read
文:李淑嫻

芭蕾舞劇《Frida》(芙烈達) 是比利時哥倫比亞裔編舞家奧喬亞 (Annabelle Lopez Ochoa),在2015年應前英國國家芭蕾舞團 (English National Ballet) 藝術總監泰瑪娜‧拉荷 (Tamara Rojo) 之邀請而創作的,是一齣以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1907-1954) 的故事及作品為藍本,名為「折翼」(Broken Wings) 的獨幕劇,2016年在倫敦首演,2020年奧喬亞為荷蘭國家芭蕾舞團的演出加長成為正式舞劇,2025年由香港芭蕾舞團演出,乃是亞洲首演。
舞劇講述在亡靈節時,少女芙烈達因一樁嚴重的巴士意外而身受重傷,需要長久卧床,接受手術及治療。在病榻中,她以繪畫抒發內心的鬱結,以鹿和蜂鳥代表渴望自由的自己。後來,她邂逅墨西哥壁畫家迪亞哥‧里韋拉 (Diego Rivera) (1886-1957),共諧連理,可是丈夫風流成性,面對丈夫的不忠,加上無法生育的打擊,令她身心俱受煎熬,她透過畫筆表達痛苦及孤獨。隨後夫婦二人前往美國,苦悶的日子令芙烈達也放縱了自己的感情生活,男女皆歡。兩人回國後,夫婦之間若即若離,芙烈達繼續作畫抒發傷痛,當中包括著名的《兩個芙烈達》 (The Two Fridas) 和《裂柱》(The Broken Column)。後因迪亞哥與小姨有染,芙烈達將被背叛的怨憤寄託在畫布上。芙烈達的健康日漸衰退,彷如受箭傷的鹿。後來,迪亞哥返回芙烈達身邊照顧她,直到她在丈夫的懷中安息。
第一幕,穿著校服的芙烈達 (成萱飾演),從可移動的大盒子出現,與男友 (馬仁杰飾演) 輕快地共舞。這大盒子其實是一個多功能道具,內部有藏身的空間,外部有可以打開的一對門,置有不同的場景及畫面。此外,也令人想起了「潘多拉的盒子」的傳說,靈魂會從盒中逃脫並必然返回,盒子裏面裝的是許多不幸的事物,象徵了芙烈達連番不快的遭遇。隨著芙烈達遇上交通意外,此後的芙烈達不再有腳尖舞,取而代之,由芙烈達畫中的鹿 (張雪寧飾演) 及蜂鳥 (酒井那奈飾演) 擔綱腳尖舞的演出,九個穿著不同顏色墨西哥大圓檯裙的男舞者,加上穿上「特華納」(Tehuana) 墨西哥傳統服飾的芙烈達,以群舞呈現芙烈達充滿豔麗色彩的畫作。在芙烈達遇上了迪亞哥 (葛培治飾演)一幕,雙人舞中展示兩人之間的愛恨交纏。

第二幕,一群身穿青色舞衣的樹葉仙子,指尖帶著像畫筆的夾子,發出清脆的聲音,與穿著「特華納」的芙烈達及童年的芙烈達 (文悅㦤飾演) 一同起舞的畫面,色彩斑斕。隨著芙烈達與丈夫的關係變得堵心和複雜,真實的劇情與芙烈達內心的掙扎的場景互相穿插,也許需要熟知芙烈達的作品,才可以分辨出何時是現實、何時是表達畫作的內心思緒。在表達《兩個芙烈達》及《裂柱》兩幅畫作時,有穿著維多利亞白裙的芙烈達 (陳韻詩飾演) 和身穿白綁帶舞衣的芙烈達 (袁奡忻飾) 一起的群舞,彷如將畫中人活現在舞台上。最後,當奄奄一息的芙烈達,被幾位黑衣骷髏人放置在折翼蝴蝶壁畫上時,再為她蓋上象徵亡靈節的萬壽菊般橙色的裙子,緩緩地合上兩扇門,畫面充滿壯麗的儀式感。

舞劇的音樂主要由香港小交響樂團作現場伴奏,當中也播放了曾經與芙烈達有同性情緣的查維拉‧瓦爾加斯 (Chavela Vargas) 演唱的歌曲,如《哭泣的女人》(La Llorona) ,只是現場播放的聲量較低,令氣氛有時變得沉悶,如果改為現場有歌者演唱及音樂伴奏,可更加強感染力。因為要表達芙烈達的肢體殘疾與身體創傷,原本首席女主角可以展示腳尖舞、迴旋自轉等高難度動作,可是卻交由其他代表芙烈達形象的舞者去成就了。色彩豔麗的舞台佈景、道具、服飾等,是吸引家長帶同小孩子去觀賞,只是表達芙烈達內心的抽象場景,成年人也未必明白,如能有演前導賞或演後藝人談等活動,可令觀眾更明白舞劇中的訊息。

《Frida》(芙烈達)
香港芭蕾舞團
概念、劇本、編舞:Annabella Lopez Ochoa (奧喬亞)
評論場次:2025年4月6日 2:30pm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
李淑嫻
李氏自2009年開始學習佛蘭明高舞蹈,並於2015年及2017年參加香港舞蹈聯盟舉辦之「舞蹈賞析寫作計劃」《Dance Enhance》。 她於2020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語言科學博士學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