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炫舞場》在呈現甚麼?

很多朋友看完香港藝術節的本地製作《炫舞場》後,不期然會將電影《狂舞派》來做比較,更有朋友認為,舞台劇版本的故事情節老套,描寫角色內心層面不夠豐富。個人認為,《狂舞派》其實與「為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毫無關係,電影劇本最大的命題其實是「青春的傷痕不是用來給人恥笑的」。所以,當我看見Tommy Guns面對女主角阿花講出這番說話時,才開始感受到故事角色的血肉和信念。反觀《炫舞場》,負責撰寫劇本的鄭國偉並不是欠缺寫作經驗的編劇,他廣泛備受關注的劇本就是將近公演100場的《最後晚餐》,故事透過母子的對話讓觀眾「發現」劇本主題思想:捱窮比死亡更可怕。故此,編劇沒有可能不知道現在《炫舞場》的情節單薄,描寫角色性格過於蒼白,只是停留在「口號式」的對白信念傳遞,例如:「冇人試過,因為冇人做過(在不同場景講了三次)」,以及「夢想是要追的,追,不一定有,不追,就一定無」。到底編劇為什麼仍然作出如此選擇,真是無法理解。最可惜的是,參與演出的陳淑儀、黃文慧、劉兆銘全是獨當一面的表演藝術工作者,他們在舞台上舉手投足都是觀眾的焦點,要他們演繹這些沒有血肉的角色,情何以堪?


喜歡舞蹈的人也許都聽過世界著名德國籍現代舞大師翩娜.包殊(Pina Bausch)的金句:舞蹈員不要問「如何」動,而要問「為何」動。這種要求表演者不要過於沉迷技法而忘記心法的思考,正是現在角色所欠缺的。我在觀眾席上,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男主角喜歡跳舞?到底他經歷過什麼?如果只是為了開心,那麼開心對他的意義又是甚麼?這一切完全沒有讓我明白。其實,當劉兆銘首度亮相,並且發現他是男主角的祖父時,我就開始懷疑他被舞蹈牽引著的原因是基因遺傳。凡是對香港舞蹈歷史有所認知的,都會知道劉兆銘和舞蹈藝術的淵源。所以,只要好好運用這一點,其實已經可以強化男主角為什麼喜好跳舞的誘因,可惜編劇沒有選擇運用這個優勢。劇本大命題是追求夢想,編劇在場刊撰文表示,「嘗試由另一個角度去討論夢想,能否在戲劇上得到證實?留待觀眾自行批判。」這到底是甚麼角度?我「聽」不到、「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加上編劇又沒有進一步解釋,所以無法自行批判,只有自行了斷的心情。


1. 劉兆銘在舞劇中飾演男主角的祖父。 演員:(左至右)禤天揚、劉兆銘及吳燕珊 攝影:張偉樂

幸好,我認為《炫舞場》的戲劇元素只是佔整個演出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交由舞蹈員施展渾身解數,再配合勁歌熱舞去完成。就舞蹈場面的設計和各人表現方面,負責編舞的麥秋成可謂經驗老到,他曾參與各大類型演唱會及世界巡迴舞蹈演出經驗,完全可以透過不同的舞蹈場景設計,成功帶動觀眾的高漲情緒。舞蹈員在體能、技法、以及整體合作性都十分成熟和可觀。當然,大部分成員在舞台上存在的表現,都是與戲劇元素的故事切割,除了個別舞蹈員能夠成功接軌,其中一位就是人稱「奶茶」的劉敬雯。她是少有的表演者能夠成功游走戲劇與舞蹈的故事世界,有舞蹈技巧、專注演技、最重要是有舞蹈熱誠,其率真投入的演繹,表裡如一,她的表現就好像為舞蹈而生,充分讓我感受到舞台上有一個真正存活著的角色。

2. 劉敬雯能成功游走戲劇與舞蹈的故事世界。 演員:(左至右)楊樂文及劉敬雯 攝影:張偉樂

= = = = = = = = =

曲飛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成員、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舞蹈、戲劇、電影及媒體藝術、藝術評論界別)、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

評論場次:2016年3月7日,晚上8時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