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6》&《7》的純肢體魅力

2008年成立的內地當代舞團陶身體劇場,在不足十年間已經蜚聲國際,巡迴演出遍及五大洲,各大藝術節邀約不斷。舞團曾於2014年來港參與「新視野藝術節」,演出數位系列的《4》及《5》,遺憾當年我剛好離港赴英,錯過了親身感受其作品的機會,只曾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聽過舞團之創始人兼藝術總監陶冶的創作分享。直至今年5月,陶身體劇場登陸澳門藝術節,我才得以現場觀賞到他的舞蹈創作。其別具一格的極簡形式,把純肢體律動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確十分迷人。

於今年澳門藝術節只演一場的《6》與《7》,是繼《4》及《5》後,陶冶與他的舞者們所創作的數位系列之另一對代表作。這系列的各個作品皆先定下其獨有的動作規則,然後於創作階段時期,跟舞者慢慢尋找當中的重複與變化處理。《6》與《7》是陶的「直線三部曲」首兩個作品,兩支舞的動作語彙十分相近,但從整體的舞台視覺上來看,就剛好相對:一黑一白,一明一暗。

暗黑朦朧的《6》 首演於2014年的《6》,始於一片迷濛的混沌黑暗。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的舞台空間雖然高而闊,但演出時卻以黑布遮掩了上半個舞台鏡框,將表演空間壓得低低,而且無論是舞台地板、背景,甚至是舞者的裝束,都一律以全黑示人,再加上忽明忽暗的低亮度燈光,以及舞台煙霧效果,呈現出甚為神秘的暗黑氣氛。

隨著舞台上的霧氣散去,燈光稍亮,觀眾才漸漸看清舞台上一字平排的六個朦朧身影。他們雙腳平肩微蹲,好像坐穩馬步立定於地,背向觀眾,雙手垂下執著並拉高鬆闊的褲管,然後舞動上身。眾舞者動作一致,腰以下基本不動,但頭、肩與脊椎則連綿不斷作弧線擺動。差不多廿分鐘過後,眾舞者才轉過身來,以正面面向觀眾,繼續重複上半身的多角度迴轉動作,並隨燈光的亮度稍為加大,以及簡約配樂的節奏轉變,一整排舞者始以對角線方向前後移動,最後回到起始的地點,再隱沒回黑暗當中。

光亮純白的《7》 中場休息過後上演的《7》,七位參演的舞者同樣並肩而站,以類似作品《6》的身體語彙去作上半身的迴旋律動,但身上就換上了全白的貼身裝束,舞台的地板也換上了全無掩飾的白茫茫;舞台鏡框亦再沒遮擋,舞台對上的高闊空間則垂下一支支收音咪。全亮的舞台一片明淨,穿上白衣的舞者在不變的黑色背景所對比襯托下,更見突出,觀感與前作完全不同。

1. 舞者在重覆的動作尋找最純粹的舞蹈。 攝影:Fan Xi

《7》既刪去了耐人尋味的燈光變化,連配樂也從缺,改以舞者們自身的低吟作表演中的唯一聲效。七位舞者形象中性,不易區分男與女,但在過程中,除了有因身體律動而發出的一致綿長和調聲音,間中也有男女對唱的輪流發聲,而經過了收音咪後的聲音,似近還遠,跟舞台上依舊一致的轉動身體放在一起,又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疏離感。

總括而言,《6》及《7》皆全無任何角色敘事可言,它們純粹呈現出一致的上半身弧線舞動,透過眾舞者精確有力的表演,以近乎儀式性的不斷迴轉重複,引領觀眾進入一場場動不停的冥想當中,效果實在叫人驚嘆,也在在提醒了迷醉於五光十色媒體世界的當代觀眾,極致簡約的身體表演其實亦魅力非凡。

= = = = = = = = =

陳瑋鑫 資深藝評人、媒體及劇場製作人,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現職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

評論場次:2016年5月15日,晚上8時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