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拍‧我‧踢躂》舞出非常魅力

香港踢躂節由 R&T (Rhythm & Tempo) 主辦,是每年一度的舞蹈活動,轉眼間今年已踏入第六屆。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邀請外國著名踢躂舞大師訪港交流,提昇業界水平,並在本地積極推廣踢躂舞藝術。今年的交流活動包括:主題工作坊、大師分享會、即興踢躂匯及重點節目《拍‧我‧踢躂》大匯演。據悉活動每年能夠吸引超過九成的本地踢躂舞愛好者參與。於我而言,今年焦點必定是來自日本的浦上雄次、當間里美及久保群清的演出;當然,香港舞者王丹琦的短篇也是值得留意。個人認為,來自日本的三位舞者均表現出踢躂舞者與眾不同的獨特色彩,至於王丹琦的作品,就充滿著一種強烈的故事性和舞台美學設計,是充滿餘韻的演出。

《拍‧我‧踢躂》 藝術總監:郭偉傑

舞者:浦上雄次、黃宇清、當間里美、久保群青、鄧偉豐、林易澤。

攝影:Dicky Wong

相片由R&T(Rhythm & Tempo)提供

先談王丹琦的《Tap & Shoe》,他一開始時候,已經強調舞鞋的個性和生命力,於是穿上不同色調的舞鞋進行個人演出,雖然舞蹈風格是不如英式踢躂般,強調以優美肢體動作為主,舞步方面有較多的旋轉、滑步,舞者在演出時常帶給人們一種貴族的氣息;不過在節奏部份的安排上,就有點類近,因為分音的變化比較少,但是重複的音節比較多,當王丹琦在第一部分成功將舞鞋擬人化後,進入第二部分就播出流行曲《偏偏喜歡你》和舞鞋產生互動。如果我沒有聽錯,現在選擇播放的,應該是由女歌手趙學而演唱,具有藍調憂鬱色彩的版本。王丹琦選擇這個版本非常聰明,因為女歌手的聲音隨即轉變成一雙舞鞋的對白,王丹琦只須要透過踢躂舞的聲音和「她」溝通。有趣的是,初段時候我發現舞者與歌手聲音互相排斥,甚至於讓人誤解,舞者跟本不能夠配在歌曲起舞,表面上似乎是錯配的。但是,當我用心感受舞者的內在情感時,我就發現,原來歌手的聲音其實是向新的愛人而唱,身為舊愛的舞者,只可以心如鹿撞,步履凌亂,難分難捨。故此,舞步和音樂風格不能溶合是可理解的,只要是曾經有失戀經驗的男生,相信也能夠被感染。

至於來自日本的浦上雄次、當間里美及久保群清的演出,我只可以用無懈可擊來形容。其實只要對踢躂舞有所認識,都知道踢躂是有拍打敲擊的意思,舞種是源於20年代的美國。當時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美國,逐漸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的形式比較開放自由,沒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著重趾尖與腳跟的打擊節奏的複雜技巧。所以,個人認為踢躂舞者不只是舞蹈家,更加是演奏家,他們如何可以將自己的身體變成獨一無二的樂器是最為關鍵。當然,如果只是沉迷在技巧層次上的舞者,是不會明白的。現在,浦上雄次、當間里美及久保群清就可以給我感受到超越舞蹈技巧層次的演出,令人目不暇給。他們的風格偏向美式踢躂,則是比較注重整個身體與腳步的協調性。

= = = = = = = = =

曲飛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成員、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舞蹈、戲劇、電影及媒體藝術、藝術評論界別)、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

評論場次:2016年6月25日,晚上8時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