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Re:do/ Joseph Lee/ KT Yau》重演激發創作新思維


攝:Steve Li @June’s Production


百鍛為字,千煉為句。要成就優秀的藝術作品,其必先經得起千錘百煉而不消溶。重演不單只讓觀眾再一次能夠完完整整地觀看作品,亦提供一個平台予創作者再次檢視、雕琢與發展舊作。重演平台《Re:do/ Joseph Lee/ KT Yau 舞蹈劇場重演計劃》集合了兩位本地年輕編舞李偉能及邱加希,於2016年發表的的獨舞作品《回聲摺疊》和《睇我唔到》作為是次演出的主軸,並以舊作為原點發展出一段全新雙人舞作。



與觀眾共同成長 重演令路向更清晰

「作品與觀眾的關係會隨著演出而改變。每一場你拿到觀眾的意見和能量,對於作品的成長有顯著的作用。在首演四場過後,我覺得如果作品能夠繼續走下去,會出現更多不同的質感和層次;亦能夠讓構成這作品的元素,和自己正在走向怎樣的藝術路向,更加清晰。」李偉能的《回聲摺疊》由首演時四十分鐘的作品修改成今次只有約二十五分鐘;長度上的修改,亦是另一個思考和編作的過程,去蕪存菁。


然而首演過後觀眾的種種意見,卻未必能夠成為作品成長的養分,有時反而是一種阻礙。「首演後聽到了很多的回應與意見,那些意見並無法完全拋諸腦後,你必須要做決定:究竟要接納幾多呢?要迎合觀眾嗎?還是作品已經完美?我感覺這是一種與觀眾更深一層的交流。」邱加希坦承在決定重演後,第一次重拾《睇我唔到》的排練,就是在舞蹈室中獨自掙扎:在眾多聲音與期望之當中,要如何取拾?但在捨棄、執著和堅持過後,卻會出現一條更清晰的創作路向。


舊作重演本身對於作品和創作人就意義甚大,但《Re:do》獨特之處在於兩位編舞不止步於單純「重演」,還會將帶着自己的舊作,相互交流、探索,給予對方一個時空去窺探自己作品的內部世界,種種的情緒、思考、自我和慾望,從中提煉並發展出一段全新雙人舞作,賦乎重演一層新意義。

《回聲摺疊》攝:Steve Li @June’s Production

《睇我唔到》攝:Thomas

以成品作交流 發掘全新創作方式

「在香港,可以得知作品多一點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演後藝人談。但很少有的機會是,親身試一次,體驗一次。今次就正正是這樣的一個機會,相互喜歡大家的作品,更深入告訴我你腦子裡的是什麼,整個過程都可以分享,這是我頗喜歡的。」邱加希認為,整個交流過程,能夠激發出新的創作元素:聊天的過程中,聆聽對方談論作品,自己的腦袋也在運轉,新的想法自然會跑出來。

有別於大多表演藝術製作主要在概念上的合作,今次的重演計劃是另一個層面的嘗試。「我們現在是拿着一個已經做出來的成品去做合作;你純粹拿一個概念出來,但那是未經過組織的,和已經組織好的一件事,再拿出來給對方,那是不一樣的。那個材料是不同的,它已經歷過多一重工夫,不是如何去實踐,而是實踐過後的分享。」


攝:Steve Li @June’s Production

1+1>2

成熟的舊作成為新作發展的良好根基,並藉著編舞們對自身與對方的充分了解,原有概念得以有效率地梳理整合、環環相扣,而舊作碰撞的過程中又會出現新思維,兩者相輔相成,如滾雪球一般,發掘出更多未知而嶄新的創作方式。相對從「概念」開始的共同創作方式比較,「以舊作對話」的創作形式因有着更穩健的基礎而能夠築得更高,衍生出走得更遠的作品。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