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一個舞蹈創作人對創作研究的需要

暉仔(曾詠暉);攝:Ryann Chan


創作研究應該是以怎樣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呢?我們好像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和計劃去探索。


以個人的經驗,舞蹈創作在香港發生的形式可粗略分成幾類:在全職專業舞團、合約製作專業舞團、業餘舞團、個人舞蹈製作、演藝學院及各大小舞蹈學院等的製作。我們的創作都有不同的表演目的和與某類觀眾溝通的企圖,創作又以製作為本而產生是一種「製作」等於「創作」的思維。


往往要進行一些創作就不得不以製作來思考,這種「思維」其實對我來說是很困擾,因為在我還未進行創作時或甚至靈感還未有時,就已經必須要知道或設定自己要在一個怎樣的舞台上呈現作品。這聽起來或許有些本未倒置,但確實是在香港創作的現實。或許大家可能會反問,許多國際舞蹈環境以相同的模式,最後不也出產了許多優秀及別樹一格的舞蹈嗎?但我想提出舞蹈創作需要的不是某種模式,而需要的是多元的藝術養分和多角度思考的碰撞,才能為創作前帶來靈感之光,而不是為了「製作」而發展「類似創作」的藝術環境。

黃大徽;共創實驗室主持。攝:Ryann Chan

由香港舞蹈聯盟主辦、黃大徽主持的共創實驗室—是一個向我展示創作前研究意念和構想的有意思計劃。雖然整個計劃我並未全部出席,但從出席的活動中我體會到是一個最激勵人心的人文關懷,那是從大家創作前為各自的意念和構想交流和交織出來的一種重要面向。


雖然有些參與者可能帶有一定的目的來參與,但從我觀察的該次的活動中,黃大徽所建構的「實驗室」是可以讓參與者放下個人偏見,並誠意解放自己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意念,無論這意念是多麼複雜、矇矓、私人的或有關群眾權益的⋯⋯這一眾舞蹈創作人聚在一起不只是討論要編什麼舞蹈,而是討論著他們所關心的世界,包括自身、他人、環境、社會和世界,這種的交流是充滿靈光的!它不是為他們的個人作品而閃爍,而是引亮所有創作人在當代藝術裏尋找與別人溝通的靈光。


紀錄第一天所有創作人分享的意念後自己所提出的問題:

1)Rex Cheng(程偉彬)—文字、語言和舞蹈處理如何溝通問題?還是處理出問題的溝通? 2)Rex Chiu(趙浩然) —對未來的想像是怎樣的呢? 3)Cindy(張家瑋)—真演和假演要如何辨証?既然都有觀眾那辨證也是在演嗎? 4)鄧皓琪—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5)腸仔(二階堂伊奧)—宣揚普世價值我會如何「抗爭」?「愛」會在我的行動中扭曲嗎? 6)王丹琦—藝術傳達或表達的力量是來自生活,那我的生活裏藝術怎樣出現? 7)何明恩—自己的生命遇到威脅時我會做那三件事? 8)Jo(梁秀姸)—人與地方的依存關係,我可以從一棵椰子樹説起嗎? 9)楊浩—我的人格分裂可以從基因開始說起嗎? 10)黃碧琪—可以來場有道德vs沒道德的演出嗎? 11)白濰銘—劇場=形式=人心=自己? 12)盤彥燊—用VR與身體神遊太虛的可能性? 13)暉仔(曾詠暉)—如果人生裏沒有問題,那我還是人嗎?是神?那神又有那些問題呢?

鄧皓琦;攝:Ryann Chan

王丹琦;攝:Ryann Chan


共創實驗室 Collaborative Creative Lab由香港舞蹈聯盟主辨,為鼓勵舞蹈/表演藝術創作人關注研究及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設立平台鼓勵雙向、互動的創作及學習模式,以提高藝術水平及支援創作人的藝術發展。「共創實驗室」邀請了創作人黃大徽(Dick Wong)在1月9日至2月10日期間主持及策劃工作坊。工作坊共有十四名參加者,除了舞者,亦有從事戲劇、音樂劇的創作人參與。 展演於計劃的最後一天舉行,讓參加者分享研究成果。工作坊亦邀請了多位藝評人、策展人觀察整個工作坊的過程,以上為其中一位觀察員王榮祿對工作坊的回應。




廷伸閱讀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