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夢偶情緣》-音樂帶動下跳出悅目舞章
舞者:(左起)劉昱瑶、胡頌威;攝:Conrad Dy-Liacco
香港芭蕾舞團搬演了羅奈‧海德(Ronald Hynd)的《夢偶情緣》。場刊中藝術總監歐美蓮謂《夢》是她最喜歡之芭蕾舞劇之一,而羅奈‧海德的版本是眾多版本中最好的。再看《夢》,我也有同感,我喜愛這個舞碼的原因除了舞蹈優美活脫外,主要感其音樂也十分出色,配上精緻的場景,《夢》不但是小朋友的寵兒,也是不少成年觀眾的心頭好。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令三套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及《胡桃夾子》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可想音樂如何重要。海德的三幕劇《夢》在德利伯(Léo Delibes)輕快飽滿的音樂中,不斷帶動觀眾投入情節和舞蹈。《夢》的序曲在開端時銅管奏起莊嚴的讚美詩,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德利伯更創新地首度把匈牙利和波蘭的民族舞曲引入其曲目中。《夢》就是最先把匈牙利民族舞查爾達斯舞(Czardas)帶上舞台。其中幕一、三有不少群舞,如黎明舞、工作舞,音樂本身帶有濃厚的舞蹈色彩,凸顯了社群活動的熱鬧歡樂。全曲的音樂大部分以中及快板編成,輕快寫意,令人像置身舞劇中。另外歡騰的結婚舞或諧趣的機械玩偶舞在滾動的樂曲中顯得相得益彰,就算較靜的祈禱舞和幕三尾段的雙人舞,音樂在描繪動作或製造氣氛方面依然出色。德利伯的音樂就像要喚起舞步,難怪《夢》面世時德利伯這位原本寂寂無名的風琴師聲名有了戲劇性的轉變。
海德的《夢》風趣幽默,幕一、三的群舞在生動的音樂下展現了群舞的多種變化,港芭舞者亦跟大半年前相比有大躍進。跨步、轉圈、提腿及空中動作都合拍而富動律,隊形亦見齊整,可見新舞者經適應及整合訓練後已表現出應有的水平。而首場的一雙主角金瑶與加藤凌的表現更吸引。金瑶繼《茶花女》後再演長劇主角依然令人期待,她擅演技巧高的角色,今次所飾演的絲維妮爾達(Swanilda)一樣靈俏,豐富表情帶出舞劇的喜劇效果,她在結尾跟拍檔的一段雙人舞我最為欣賞,那是被抬起,倒轉身來再滑落地的一組動作,自然順暢之餘,她十分注重落地那一下的姿勢和形態,這卻是一般獨舞常忽視的。另外她在幕二的機械玩偶舞亦栩栩如生,在難度中保持韌力。加藤凌飾的弗朗茲(Franz)也予人好感,形象搞笑討好,他的大量舞段,群舞、雙人舞與獨舞都有亮點,尤其炫技部分,他的跳躍有力、高濶而又能保持穩速和優美形體,盡情發揮出獨舞員的優點。
香港芭蕾舞團舞蹈員;攝:Conrad Dy-Liacco
雖然海德版《夢偶情緣》得人歡心,不過筆者發覺今次演出跟之前看過的版本有少許出入,差別主要來自幕二。之前的演出中,眾人潛入博士家時不小心撞到博士的玩偶,他們全都動起來,動作諧趣,另外弗朗茲爬上露台跳入大廳,不經意撞跌吊在牆壁的假人而驚惶失色,都令這所神祕居所更幽深詭秘,戲劇效果不錯,但今次版本卻只輕輕帶過,平鋪直敘。其他版本的情節亦有明顯交待女角為怕被博士捉到,扮作他的玩偶歌碧麗亞(Coppélia),今次演出卻留待觀眾自己揣摩。可能以上所提的是附加情節,不過筆者認為姑勿論這些是否乃附加部分,如適當調節可為舞劇增添氣氛,絕對有利無害,亦不會損害原著神彩。
===
鄧蘭
專業舞評人及專欄作者。
《夢偶情緣》|
編舞:羅奈‧海德
評論場次:2017年3月24日19:30沙田大會堂演奏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