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巧婦難為無米炊—淺評《別離別》


攝:Nick Yip & Littlears @ NYPhotography



舞蹈天使跟Music soulmates首次合作卻選址在新啟用的大埔文娛中心黑盒劇場。「生離死別」是世間常態,此作品內容貼近生活,容易引人共嗚。《別》是一個結合舞蹈音樂與戲劇元素的綜合演出。演出雖然不乏舞蹈元素,卻是以音樂及歌曲主導,不知底蘊的觀眾,可能以為欣賞了內容豐富的音樂會而矣。筆者抱著看舞蹈劇場的期望入場,免不了有少許失落。


雖算不上喜歡,但筆者頗欣賞藝術總監的編排和用心。全劇由十七首別離為題的歌曲串聯而成,一曲一故事,配合舞蹈及戲劇元素,表演者輕歌細訴別離的傷感。歌曲部分確是不錯,讓人心情放鬆,王廷琳的歌藝也不比其編舞的功架遜色。可惜少了故事文本將歌曲串連起,沒有起承轉合,難以聚焦。而演出場地呈狹長形,舞台深度欠奉,先天不足予人台上很擠的感覺,舞蹈員身體動作受限制,不能作大幅度的動作,即使編舞扭盡六壬也無法扭轉乾坤,容易讓作品敗於舞台空間欠缺留白,幸好編舞的舞台調度非常靈活。


開場之際觀眾還未全部就座,一眾演員逐一上場,娓娓道來他們經驗中的離別體驗和看法,可惜當時觀眾的專注力被人來人往的入場人士分散,有點浪費。以音樂引領觀眾情緒,然後才開始正式開場獨白是普遍的編排,但《別》以每位演員都說一段對白作為過場,反而不令人感到冗長。


攝:Nick Yip & Littlears @ NYPhotography


很多音樂劇的樂隊設置在台左或台右靠後或較前的樂池位置,可是此劇的樂手在舞台的位置是流動的,歌手拿著有線咪站在舞台中央高歌,旁邊有人跳舞,更加重音樂會的感覺。高明的編舞盡用舞台每寸空間,前排座位,觀眾席兩旁的走道,都成為舞台的一部分,當中不少段落,舞蹈員緊靠舞台深處的牆壁展開,也有不少舞者身體貼近地板的動作,令舞台畫面展現層次。當中有三段令筆者印象猶深,最耀眼的一段是數位表演者站在台中,憶述家中寵物的往事。此段雖然只有對白及形體動作,但嘉賓舞者黃茹形體表達準確到位,觀眾看不見卻感到小狗在台上奔跑,這也是唯一舞台空間感較大的一段。另一個驚喜安排是王廷琳及另一女歌手賈奕勤在觀眾席兩旁走道從上而下,邊走邊唱步進舞台,觀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帶離「很擠」的舞台。而演出高潮是演出尾聲「哈利路亞」這首歌,演員在舞台上的走位變化隨歌聲的情緒變換,營造出潮聚潮散的效果,恍如人生的散聚無常。


創作人希望藉舞蹈及音樂慰藉人心, 目的確是達到, 然而就像曾流行一時的《心靈雞湯小故事》, 一口氣看完全本書的話, 難免有點單調。藝術總監人盡其才,讓台上每位都在一個舒適的位置演出,沒有硬要舞者唱歌,也沒有硬要歌手跳舞。雖然這不是一部耀眼的作品,卻是一個教人窩心的製作。

===

程天朗

跨界別寫作人,中學時代起於本地多份報章刊物發表小說、新詩、散文及藝評。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別離別》

藝術總監、編舞、主音歌手:王廷琳

評論場次:2017年3月26日 15:00 大埔文娛中心黑盒劇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