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非乎,舞乎? 即興‧觸動


舞者:(左起)藍嘉穎、胡詠恩;攝:Mark Lam

東邊舞蹈團呈獻的《興。觸》,在兩天內觸發了三場興致迥異的舞蹈作品。筆者觀看了盤彦燊及曹德寶分別作嘉賓的第二和第三場次,只是未克出席徐奕婕參與的首場。朋友問:「同一作品名稱,同一前台(梁嘉能、藍嘉穎、梁儉豐、胡詠恩)及後台(余仁華、蔡忠廉)班底,為甚麼是三場完全不一樣的表達?」答案很簡單,是即興舞蹈。


借用《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之說法,「觸興致情,因變取會」。《興。觸》並非一般編排好的演出,是舞者們以其「非常喜歡(fave, favourite的簡稱)的動作(movement)—梁嘉能的說法」,於聲、影、嗅、味、觸五感的瞬間變化中,匯聚而出,與觀者相會溝通的賞舞經驗。每一場演出,都是舞者隨興之所致,在膠地板所象徵的「白色考卷」上,共同用身體書寫的「舞蹈填充題」之答覆。考驗的是她∕他們,如何透過動作回應當下的感觸,即因某種刺激而引起的情感變化,並對何謂舞蹈的立時詮釋,以及作為沒有固定故事的「劇場發展」的瞬間延伸。每一位舞者從個人自身,真正向外伸展的是內心世界。不斷即時聯繫或碰觸到的,是身旁舞者的身體、呼吸、說話、情緒、小道具(例如一束花或一支麥克風),和共創的環境(包括跟觀眾的身體或眼神之接觸,與及由後台選擇∕投擲出來的音樂。又或者,應該理解為是後台以音樂以光影與舞者的即興對話)。參與《興。觸》演出的前台舞者和後台人馬,追求的是大家「在傾談」,隨心聆聽節奏、隨意閱讀韻律,而非以動作配合音樂,也非以樂曲伴舞。


舞者:梁嘉能;攝:Mark Lam


三場演出,都沒有舞台裝飾,只有廳內的四條大柱、牆壁,和製造光暗對比和顏色的側燈及頂燈,加上圍著舞蹈地膠以三面台座位方式排列的六十張觀眾席。每位觀眾的腳都直接踏在膠板上。服裝也簡單,但每場都不同,暗示著迥異卻沒有框框的舞蹈主題,但又為即興增添了想像的情感和質地,作了抽象意境與具體動作的聯想橋樑。第二場舞者穿的全是睡衣,在強弱燈光襯托下,投射出的是精神病院及夢遊者的世界,而第三場是青春便服,即興的感情轟出男女愛情的追逐和愛恨。從舞者的形體動作,轉、旋、跑、跳、行、搖擺、開合卷摺,於柱上玩手影或敲門,到忽然即興地唱歌或跟後台說話產生的劇場疏離效果,到二人的鏡像對比或共舞托舉,到多人有趣複雜的觸摸或架疊,到時而對峙、時而相依相偎,動作背後彷彿就是生命片段的悲歡離合。第二第三場各有不同的想像空間,但有同樣的感染力。


即興,沒有說定的動作,沒有預知的發展。欣賞是次其中兩場不同演出,同樣的樂趣都是看舞者怎樣追尋放下自我常態後的情感延伸,看他們與舞伴接觸的非常,及玩味舞者如何捉緊或捉不緊消失中的當下。

===

葉智仁

業餘舞評人、劇評人。現職香港浸會大學副研究員,並在過往十多年於浸大、城大及理大等院校作兼任講師或導師。

《興。觸》

藝術總監及創作統籌:余仁華

評論場次:2017年4月22日 20:00及23日16:00 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