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醬菜滋味—淺談《嶄新歷蹈》
《舞窮》;編舞:楊春江;攝:Mark Lam
日本有一種用質感如黃泥般的米糠醃製的醬菜,藏在密封容器內的米糠醬要不時添加新米糠,也要每天翻搞一下,讓它呼吸一下才不致壞掉。儘管只是餐前菜,米糠醬菜卻是時間與心思的結晶,與其說醬缸用來保存食物不變,不如說是一個安身之所,讓食物隨著時間而演變出另一層次的味道。醬菜既是餐前小吃,份量要少,款式要多,小碟上桌,五色紛陳,教人食指大動。
東邊各系列的舞蹈平台,不論是如資深舞者主打的《嶄新歷蹈》,還是讓生力軍暗裡較勁的《燃脈》,小品比大製作更能引領普羅大眾走進舞蹈廣闊多姿的天地。正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此次五個作品也各有特色,卻又異曲同工地透過舞者與物件的關係展示編舞的訊息。
黎德威的《身分.分身》是唯一的雙人舞,他運用了數個全身鏡大小的屏風作道具,女舞者盧盼之是他的分身,兩位舞者就在迷宮中捉迷藏,亮點是台上的投映複製了多個分身,有身份迷失的意味。其實如果舞台技術許可,營造一個舞者跟自己的身影幻像追逐的畫面,層次就更深。
韓國舞者韓善泉的《Turning Point》,雖然是獨舞,但恍如精靈般的在舞台上四處游動的燈光就是他的拍檔。一開始他在一個圓形的燈區內起舞,他在限制的領域下舞動,印象最深一場是台深出現的巨人黑影,隨著時間過去,激烈的掙扎之後,一排台燈壓下,黑巨人消失,舞者終於戰勝內心的黑暗。
緊接的《IT’S NOT MY BODY chapter 2》是王丹琦的本色之作,少不了「炫技」的表演,舞者對身體動作控制精準俐落,每次也教觀眾看得屏息靜氣。甫開場舞者是俯伏於長方形的細小燈區內,似一個人在「棺木內」苦苦掙扎,好不容易翻身而起,走在台右的「全身鏡」前自照,卻是把腦袋搬家,而這連串的動作反覆持續多次。舞者的身體柔若無骨,卻又能量澎湃,只是暗黑的燈光及毫不開揚的動作,透著絕望。舞蹈本身跟題目就是充滿矛盾,有相當功力的舞者才可把身體控制自如,而舞蹈動作卻處處展現身不由己。
舞蹈平台的節目次序最考製作人心思,對於觀眾來說是一整個演出,如何張弛有度,令觀眾不致身心太疲累考心思。三個暗黑作品後,吳易珊先聲奪人,《你進入你的,我離不開我的》的舞台感觀較為開揚,她先後以企咪同吊燈般的草帽作道具,後段她的臉部被罩著,樣子不被見的情況下發聲,有思想被吞噬及被保護的雙重意義。
對環境舞蹈深有研究的楊春江,他今次的《舞窮》更是霸氣地玩盡整個劇場的前後台甚至後樓梯。當歌詞由「有了你」變成「有了我」,「我」卻沒有放大,反而在台上處處受制於工作人員,卑微得被驅逐。編舞用上戲謔的手法令作品調子輕鬆,同時深刻地表達舞者的「窮」。剪接巧妙的錄像更令觀眾疑幻疑真,最後各人萬眾期待以目光迎接舞者推門而入,是漂亮的結尾。同一作品在不同年代演出有著不同的時代意義,普羅大眾都在壓迫下生活,政治氣壓更是低得教人無法呼吸,這幾個創作也不其然令人想到創作者制肘處處的困境。
文化不同,物件的符號意義也不同。醬缸在中國文化中,指涉著保存一些美好的文化,同時藏污納垢;而日式醬菜卻是推陳出新,帶有傳承意味。東邊舞蹈團製作的好些舞蹈演出平台都是舊作新編,有時是換了舞者,人人能量不同,承載及詮釋作品的方法也不同;與時並進的舞台技術也可以為作品注入新生命;有時即使是同一個作品同一人演繹,也因舞者的身體歷煉而變得圓熟。東邊舞蹈團就像醬菜醰子,每次打開都翻出新驚喜,不知下次會翻出什麼可口小菜呢?
===
程天朗 跨界別寫作人,中學時代起於本地多份報章刊物發表小說、新詩、散文及藝評。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當代舞林10《嶄新歷蹈》
藝術總監:余仁華
編舞:(韓國)韓善泉、(台灣)吳易珊 、(香港)黎德威、王丹琦、楊春江
演出場次:2017年7月15日 20:00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