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香港舞蹈團《絲路如詩》編排富創意


《頂碗舞》;編舞:帕夏.吾曼爾;攝影:張志偉

香港舞蹈團二月底在葵青劇院演出民族舞蹈匯演《絲路如詩》,筆者欣賞了二月二十二日晚的節目,發覺整齣作品編排得當,舞者(尤其是幾位獨舞演員)出彩,呈現一幅饒有趣味的西域舞蹈奇景。


入場欣賞演出前,筆者本以為這將是一場看慣了的「匯演」式作品,將不同風格的舞段羅列在一起,如果鋪排不得當,很容易給觀者重複飽脹之感。可《絲路如詩》不論從節目編排到燈光和舞台設計等層面,都令到筆者耳目一新。


在節目構成方面,這作品意在介紹西域各民族獨特舞蹈及民俗風情,包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塔吉克族等。對於香港觀眾而言,那些地方的藝術語言與自己的日常經驗距離遙遠,如果缺乏契機帶入情境,台上台下很容易變得疏離。幸好,幾位編舞不是單純展示舞者的身體技巧或民族舞特點,也懂得講故事,巧妙用敘事手段增強了舞作的觀賞性,拉近看與被看的距離。


例如,維吾爾族的女子群舞《月光》借月夜中女子輕舞翩然,暗指月下寄情相思;又如,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編創的《掀起你的蓋頭來》,用一段十數分鐘的雙人舞講述一場愛情,兩情相悅,純美動人。楊雲濤素來擅長編排男女雙人舞段,他此前為舞劇《倩女‧幽魂》和《白蛇》編創的幾段雙人舞,都讓人印象深刻。今次以新疆地區舞蹈為基礎的這齣短作品也有趣,道具不多(只有一塊新娘蓋頭),舞台設計也不繁複,卻足夠將愛情中兩人的羞赧、衝動以及依戀等等詮釋得恰到好處,兩位年輕舞者的表演也可圈可點。


另外,舞段之間的銜接也流暢且頗見章法。以一場展現維吾爾人宴會熱鬧場面的群舞《麥西萊普》開篇,結束在歡騰的《葡萄架下》群舞,有首尾呼應之趣。整場演出的十二齣作品動靜相宜,時而熱鬧,時而抒情,獨舞、雙人舞、全女班舞、全男班舞與群舞穿插,豐富多元,卻因節奏得宜而並不顯得擁擠。


《絲路如詩》中的幾段獨舞,如《巴郎》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都給予舞者充分施展空間。香港舞蹈團的年輕舞者唐志文和黃聞捷都發揮出色,尤其是黃聞捷在《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中的表演頗富觀賞性。一身紅裙在黑色背景前格外搶眼,尤其能藉助引人炫目的大量旋轉動作呈現塔吉克族女性的熱烈與浪漫。獨舞之外,男子群舞《刀郎》和女子群舞《頂碗舞》中,舞者的表現亦值得稱許。編舞謝茵為幾位男舞者編排的《刀郎》粗獷生猛,充滿陽剛氣質,而舞者與鼓手的配合有張有馳,為整個色彩豐盈華麗的匯演作品增添些許蒼涼感。


《巴郎》;編舞:丁偉;舞者:唐志文;攝影:張志偉


燈光和舞台設計上採納簡約風格。入選今次《絲路如詩》匯演的作品仍然多是較為傳統的民族舞,較少創新破格之作。若該作品將來有機會重演,筆者期待見到舞團做一些另類新鮮的嘗試,或許可以將傳統的民族民間舞糅合現代舞或芭蕾舞等元素,多添一些關乎「當下」的意味。



===

李夢

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不可救藥的古典音樂及美食愛好者。藝評文章散見於香港、北京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絲路如詩》

藝術總監及編舞:楊雲濤

藝術統籌及編舞:謝茵

編舞:丁偉、帕夏.吾曼爾、田露、靳苗苗、色尕、蘇自紅

評論場次:2019年2月22日 19:45 葵青劇院演藝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