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身體活》序章 -觀眾如何參與創作人自身的技藝探索?

王榮祿與陳武康開首介紹演出流程並邀請觀衆參與討論;攝:李 昊

所謂的技藝,無論是工藝、茶藝、手藝,都必需要藉著反覆的練習,實踐修正再將其內化,以至隨心所欲運用自如。即使是同一種技藝,每一個人因自身經歷,身心狀態的轉變,亦會建立獨一無二的系統。這些演化有些是由意識控制,但更多是潛意識中不自覺而成的,難以言詞說明。在舞蹈的世界,舞者以身體作為媒介工具去感受空間,聯繫觀眾,這種講求即時性的技藝更難以量化。

《身體活》序章由王榮祿和陳武康,兩位經驗豐富的舞者策劃。二人透過學習兩種新技藝—詠春和紥作,以不一樣的角度了解身體和技藝如何互相影響,再加以半成品(work-in-progress)形式演出,從實踐中探索身體內在的舞蹈技藝。演出編排目的十分清晰,三個核心部分分別選取三個舞蹈的基本要素—步法、節奏、身體姿態。兩位舞者就著該單元主題,先排除所有舞台元素如燈光,音樂等作一小段展示。當中有預先設計,也有即興演出。在平常的舞蹈演出中,舞者的心神必須集中處理作品主題、舞蹈種類、音樂的節拍輕重帶來的情緒和身體需呈現的質感。而演出的這一環節排除了這些元素,他們才有餘裕空出腦袋思考對身體每一部分的律動、即興舞蹈時作出了什麼選擇…種種如何關聯上自己過往作為舞者的經歷。

王榮祿與陳武康以紥作爲演出畫上句號;編舞及舞者:王榮祿、陳武康;攝:李 昊

探索技藝本是一件十分個人的事情,為了進一步打開整個探索過程,創作人刻意安排放置舞者、設計師、甚至製作人員於同一個空間。每個單元內容展示過後,舞者便邀請觀眾和設計團隊共同討論,即場提議及實驗。過程中不乏有趣的發現,如有關拍子的環節,本來陳武康可自如地即興舞動身體,但服裝設計伍宇烈為他戴上四百度的眼鏡,眼鏡度數不對而產生的暈眩感令他必須合上雙眼,這種不安感頓時影響他的身體狀態。此時燈光設計李智偉和聲音設計劉曉江亦即席投入創作。有些時候實驗過後觀眾也會回應,提出自己的想像和偏好。由此可見《身體活》序章與其說是演出,更應被定義成一個台上台下共同探索的過程。

這次序章的形式和框架設計目的清晰明確。或許誠如演出名稱中所謂的「序章」,是次演出只為整個計劃打開一道大門,說明概念。然而這個概念牽涉的範圍廣泛,眾人只可摸著石頭過河。例如在第三節的討論環節聲音設計師加入了新元素,但當時沒法即席再找出其他合適的替代、舞者又覺得這段聲音無法驅使他舞動起來,整個交流過程就被卡住。

創作團隊大概也習慣這樣迂迴的過程,但作為觀眾難免感到迷惘。一來從宣傳資料或是開首的介紹並沒有清晰表示觀眾在這個節目的定位,二來這場探索沒有清晰方向,作為序章,它僅限於舞者個人技藝的階段,但仍未牽涉到兩種新技藝對他們的啟發。觀眾即使有心參與,一時三刻也難以找到切入點。筆者觀看當場為例,觀眾幾乎在製作的後半段才能掌握到自己和台下創作團隊的關係,更大膽地提出意見。加上在現場設置上,觀眾雖被邀請可隨意舉手發言,但因在場人數不少,觀眾席和創作團隊又有相當距離,有人多次舉手也因設計師們希望即席創作而被略過,觀眾好不容易踏出一步,又無可奈何地退後。若然創作團隊希望接下來《身體活》這創作依然以這個共同參與的形式發展,或許要更花心思處理觀眾的定位。

==

袁潔敏

劇場評論及戲劇構作碩士,現職藝術行政,亦有參與戲劇創作。

《身體活》序章

編舞:王榮祿、陳武康

評論場次:2019年5月19日15:00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