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剎那間,如何動、為何動?


攝:張志偉

這個舞季,香港舞蹈團在實驗舞蹈劇場「八樓平台」首個上演的舞作《一彈指頃》,觀照人在攝影機前曝光的那一瞬間,怎樣在光影中被記錄、被詩化和被欣賞。人在鏡頭前,低調隱藏抑或高調張揚「擺甫士」,是生活態度的選擇,也正是編舞石嘉琁通過理解現代人如何拍照及為何拍照的創作原點。


細閱一張照片,我們可窺探拍攝者在按下快門的彈指間,捕捉了怎麼樣的存在美。《一彈指頃》的宣傳海報吸引了很多人注視,這張海報跟慣常展現舞者炫技的造型照不同,在棕紅雙色間紋布幕背景前,展現一對同樣以棕紅間條紋布料為衣裳的男女。舞者的人像隱約於背景,成了圖案中的圖案。男和女背對背的站立,帶一絲神秘感。男舞者只見其後腦枕,而女的也只展露了半邊右面頰及左臂,像一座雕塑。女舞者冷豔沒有半點動感,但浸淫於棕紅調的暖和,卻釋出一份靜態美。她身上服飾的剪裁很現代,但同時予人一種富民族樸素色彩的風韻。看畢當日表演,回頭再細察海報照片,其構圖的對比、反差和捕捉文化意境的美學技巧,恰好呈現了編舞把中國民族舞蹈與當代舞蹈藝術作融合的嘗試。

《一彈指頃》宣傳海報;設計:韋穎欣

在「八樓平台」演出,優勢是舞者與觀者的距離很接近,所謂台上台下,只是觀念上一步的分別。《一彈指頃》以富農村色彩的竹椅子,前後高低兩排的圍著台的四邊擺放,任由觀眾挑選喜歡的位置坐。四位舞者第一次出場,就熱烈地以混合了新疆維吾爾民族民間舞的踏步節奏和律動風格,邊跳邊繞圈走並跟觀眾互動,營造的氣氛呈現了鄉間以自娛為舞蹈目的之原初意義。觀眾坐在竹椅上,在音樂聲中彷彿成了城鎮廣場上或鄉村山坡上的群眾,一瞬間喚醒了人與人要互動及要開心的生活態度。喧騰過後,當進入對比的平靜,縱橫自在的感覺旋即由廣場化的空間,轉向舞台化時間的眾生相。舞者再度輪流出場,探索兩個人或多人彈指間的接觸或並存,他和她心底裡的態度、面容的情緒和生活的片段,如何能夠藉動作、姿勢和表情來捕捉?舞者呈現人拍照的動機,是想自拍,也想拍下別人的照片,想保存記憶,還是也害怕遺忘?


攝:張志偉


觀看演出時,這支舞作叫我獲得樂趣的地方,在於石嘉琁怎樣運用民族民間舞的律動元素在當代題材及表現手法上的融合。從「如何動」的個別細微變化中,可以發現舞者們從撫摸或拍按同伴的身體作溝通,到以手掌作手機狀自拍,與及以手指圈起來作拿著單鏡相機的拍照狀等舞段,都嘗試把拍攝及被拍攝時的肢體語言轉化成具民間舞色彩的舞蹈身體及起動方式。他們運用指頭的細膩動作,技巧上是新疆民間舞的變奏,卻又擴展為現代舞的形體動作。而從整體美感的層次而言,《一彈指頃》演出節奏的流暢,獨舞、雙人舞、多人同舞的調度鬆緊的適宜變化,加上舞衣服飾之美,可以說它製造了一個令人感到時而愉悅,又時而平靜的舞蹈劇場空間,亦體現了給觀眾享受四位舞者跳出日常生活攝影狀態美的觀賞價值。


「一刹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1。剎那間,我們在八樓平台,看見了舞蹈如何呈現記錄人和事的拍攝狀態。然而,對慣常欣賞現代舞的觀眾來說,對這作品感到不滿足的,也許是它沒有表現在全民拍攝時代關於現代人與科技糾纏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及為何值得以舞蹈身體來關注的反省,而非如何發揮民族舞肢體語言在當代境況的表意特性。

1刹那是古代梵文ksaṇa的音譯,從刹那,到念,到瞬,到彈指,都是佛經中用來表示極短暫的時間單位量詞。

=== 葉智仁

現職香港浸會大學副研究員,並在過往十多年於浸大、城大及理大等院校作兼任講師或導師,研究及教課之餘,間中寫舞評、劇評。

《一彈指頃》

編舞/導演:石嘉琁

評論場次:2017年 9月24日15:00 上環文娛中心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