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觀・影 ─ 香港舞者》帶來的驚喜與失望


攝:張志偉

由西九文化區委約及製作的《觀・影 ─ 香港舞者》,於今年11月初已經在「自由看@太古坊」的小型藝術節中,在全新ArtisTree內展出了五頻道錄像投映裝置,以及舉行了兩場現場演出。這個舞蹈項目,乃由澳洲編舞及舞蹈影像導演蘇・希利(Sue Healey),延續其之前的獲獎作品《ON VIEW: Live Portraits》的創作方向,聯同香港舞蹈影像攝影師黎宇文,於去年夏天跟十位香港優秀的舞蹈家聯手攝製,以影像呈現每位舞者的風采之餘,也嘗試與香港的特色環境作連繫,重新審視自我。


過去香港鮮見以舞者為主體的錄像裝置或舞蹈錄像,除了年前黎宇文為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者拍攝過外,聚焦於舞蹈家自身的本地作品不多。《觀》這個項目難得集合了十位同樣以香港為基地,但風格、經驗與資歷各異的舞者參與,包括:陳敏兒、莫嫣、梅卓燕、曹德寶、喬楊、楊雲濤、江上悠、楊春江、徐奕婕及李偉能,創作團隊為他們每一位都各自製作了一段獨立錄像在網上發佈外,每人亦有一段約20分鐘長的高清影像,以五人一組的方式拼貼同播,分兩段於五頻道的裝置上放映。


這些個人影像,都有一個十分清楚的架構,正如節目場刊內,洛楓所撰寫之文章1所指,每個人的片段皆大致可分七個段落,透過鏡頭運用、不同節奏與運鏡,為每一位舞者塑像;在加上本土風貌與城市個性,探索「看見」與「被看見」的關係以外,亦重新檢視「人像」、「身份」及「身體動態」等概念的定義及內涵。整體來說,兩組五頻道錄像在影像剪接與組合拼貼方面都甚有心思,不過從影像裝置再發展出來的現場演出,就稍為令人失望了。


攝:張志偉


只演兩場的現場演出,由項目內其中五位舞者:梅卓燕、楊春江、莫嫣、徐奕婕及李偉能參與。開首的十分鐘,五位演者分別在演區的不同位置,跟投映至他/她們身上的個人影像片段作有限度的互動,觀眾可以遊走其中,近距離欣賞影像從不同角度被投映到不同物料之上,呈現有趣的視覺效果。可是當觀眾被安排就座,舞台上「還原」到錄影裝置的五塊白幕後,大部分的演出,給我的感覺就只像是每位舞者的錄像延伸,純粹在現場重現/演錄像內的主題,但卻未能深化題旨或透過互動令人產生更多聯想。


一直至演出後段,投映內容變成顯微鏡下的微生物影像後,才有更多五人互動及呈現個人特色的段落,讓人看見眾舞者的更多真我面貌,可惜整體上現場演出跟影像的有機互動實在不多,而且形式上變化亦少。到底創作人如何在已經自我完滿的影像及錄像裝置上,利用真實共時的身體,與其作出互動,啟發更多思考,而不單單是在現場重覆呈現部分段落,把錄影現場化呢?中間仍然有不少值得多加考慮與及進一步實驗的地方。


1《觀・影 ─ 香港舞者》之場刊網上版(見第9頁)https://goo.gl/eJS6f9


===

陳瑋鑫

資深藝評人、媒體及劇場製作人,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


《觀・影 ─ 香港舞者》

舞蹈影像導演/編舞:蘇.希利

攝影指導:黎宇文

作曲:戴倫.韋哈根、積斯甸.雅士維

評論場次:2017年11月3日20:00 太古坊全新ArtisTree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