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淺評澳門詩篇舞集《他們說…我城》


《電子蓮》;編舞:二高;攝:Erik Tam

澳門詩篇舞集去年策劃的《她們說…我城》,是由梅卓燕(香港)、古名申(台灣),以及該團藝術總監何雅詩,分別編創三支舞作,從三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女性編舞家,以「澳門」作為對象(及想像),編創了三個作品,藉此作為「對話」,而今年的《他們說…我城》延續了這種模式,換上了兩位分別來自香港及廣州的新銳編舞,兩位年青男性編舞李偉能、二高,為舞團成員編創了兩支新作,包括:《世界(曾經)是平的》、《電子蓮》,雖然兩個作品形式各異,但所探討的話題,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世界(曾經)是平的》是香港新銳編舞李偉能的編創作品,並由來自澳門的Albert Garia、鄭雅文,以及特邀舞者黃杜茹(香港)三位年青舞者演出。作品以數字、錄像、肢體動作的交疊互動為手段,二女一男舞者在簡約的舞台空間中,不斷重複或隨機地喊出一至九的數字,並同時配合身體動作,三位舞者身體時而錯開,時而糾纏在一起,營造出一個隨機性的表演狀態。三位年青舞者的表現相當落力,肢體動作充滿張力,而且最令人欣賞的是,三者之間的默契非常好,令這個以「結構性即興」為表演形式的作品,不致於掉失節奏和方向;然而,縱使這作品的概念性很強,編舞嘗試以數字的堆疊和隨機性,指涉政治議題,但因為整個表演形式及內容並沒有推進,致使後半段的演出顯得重複,沒有被深化,令觀眾看得失去了焦點。

《世界(曾經)是平的》;編舞:李偉能;攝:Erik Tam


如果李偉能的《世界(曾經)是平的》是從概念出發,以數字與肢體探討一些普遍性的議題 (例如數字之於政治的意涵、數字與數碼化生活等),那麼,由廣州的編舞二高負責編創的作品《電子蓮》,就直接以「澳門」為題材,反思生活在「我城」的處境。《電子蓮》由詩篇舞集三位受過中國舞訓練的舞者演出,包括:勞翠盈、劉美樺、唐偉桐。二高採用拼貼風格,借用「蓮花」為意象,探索在當今電子化世代中,傳統文化(以中國舞為象徵)的價值以及意義;而「蓮花」作為澳門的區花,金蓮花成為了澳門獨特地標,在這個以賭業、娛樂業為主的城市中,它到底是代表了幸福,抑或是虛榮?在《電子蓮》裡,舞者穿上誇張的螢光外衣,妝扮得非常媚艷,配合節奏明快的電子音樂,並加插了一些古琴的樂曲,舞者熱烈跳起了很「標準」的中國舞,編舞二高似乎刻意營造了一股堆砌出來的歡樂氣氛,反諷地展現澳門媚俗的社會狀態。在古琴襯托的電子音樂之下,舞者身上一直穿戴著螢光色的救生圈,身體卻踏著民族舞的舞步,而台上亦播放著顏色鮮艷的、極富普普藝術風的投影,組合成一個誇張的荒謬氣氛。這後現代拼貼式,可以說是二高一貫的創作風格,他刻意要舞者處於一個荒謬,幾乎到達(表演狀態上)尷尬的程度,從而令觀眾反思自身的處境,身體存在的當下性。不過,《電子蓮》卻未見有更深化的推演,情況有如《世界(曾經)是平的》的問題,只在概念轉圈,令演出沒有得到更深層的發展,卻只是停留在一個氛圍之中。


雖然如此,兩個作品的嘗試都非常新穎和有趣,亦看到主辦單位一直持續發展的用心,讓更多人看見澳門舞蹈、澳門的創作,以及她與「世界」的對話。希望來年會見到更有趣的、更有創意的展演。


===

謝嘉豪 ​生於香港。畢業於聖若瑟大學哲學系。從事文字及編輯工作外,亦兼具多年表演經驗,現任舞踏藝團「以太劇場」團長。


《他們說…我城》 編舞:(香港)李偉能、(廣州)二高 評論場次:2018年8月11日15:00 澳門南灣舊法院黑盒劇場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