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舞知之孜:舞蹈、藝術與科學

舞知之孜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乃美國討論美學及藝術哲學的期刊。2013年春刊登了六篇有關「舞蹈、藝術與科學」的論文。本欄將於本年六期的《舞蹈手札》分別略談這六篇文章。

舞蹈、藝術與科學

此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由Renee M. Conroy及Julie C. Van Camp合著,以「舞蹈、藝術與科學」為題,簡介之後五篇文章的討論主題。文章都圍繞著美國舞評家John Martin的理論。John Martin 於1939年提出舞蹈藝術在乎與觀眾的身體直接對話。他就著當時眾現代舞先軀的表現技巧,提出有關「元動覺」(metakinesis)、「內在模仿」(inner mimicry)及「動覺同感」(kinesthetic sympathy)的舞蹈鑑賞理論。他主張人類動作自然內含情感內容,而人能通過自動的肌肉鏡像過程獲得他者的情感狀態。

縱使Martin的理論一直以來未受舞蹈工作者重視,但其「元動覺」主張因著近年神經科學有關「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的發現而被舞蹈理論學者討論。當人觀察其他人的行動時,其「鏡像神經元」的放電反應會與觀察者自己進行同樣行動時一樣。換言之,觀察者就像鏡像反射了行動者的大腦狀態。

舞蹈理論學者認為這些科學發現為Martin的主張(舞蹈鑑賞具顯著的肉身面向)提供實證基礎。一些對舞蹈有興趣的哲學家亦就「鏡像神經元」的研究提出有關舞蹈鑑賞的新觀點。

期刊接續的五篇文章乃多位當代哲學家討論「元動覺」及其於舞蹈藝術鑑賞和評價的意義,Conroy及Van Camp整理如下:

1. Barbara Gail Montero支持Martin的立場。她認為學過舞蹈的人與沒有學過的人在觀賞舞蹈演出時所感知的不同。她提出學舞蹈的經驗會產生動覺(kinesis),讓學過舞蹈的人更能覺察某些舞蹈的藝術特質。Montero以當代神經科學及行為方學佐證觀賞舞蹈時,舞者比一般觀眾會經驗較強烈的「內在共鳴」(internal resonance)。

2. Noël Carroll及William P. Seeley認為Martin對後來的科學研究具先見之明,並提出了回應身體反應的舞蹈感知模型。他們相信動態轉移過程是我們理解舞蹈的因素之一,而結合當代神經及行為科學的發現可有效建構舞蹈藝術鑑賞理論。

3. Graham McFee指出Martin著作帶有明顯二元論色彩。McFee重構「元動覺」的論述,以免Martin有關感知及理解他人藝術活動的主張站不住腳。與先前兩篇相反,McFee並不認同當代科學有助發展舞蹈的美學理論。他相信恰當地理解及欣賞舞作無關於舞蹈表演的本能反應。

4. David Davies處理科學發現與美學理論的相關性,並區分了之前三篇文章的理論差異。他主張的「溫和悲觀主義」(moderate pessimism)運用當代科學的結果,追求舞蹈藝術鑑賞的哲學理論和支持藝術哲學方法學的適度自主。

5. Renee M. Conroy延伸Davies的「溫和悲觀主義」成對Montero及McFee的批判分折。縱使Conroy同情地理解Montero的觀點,但她質疑運用行為科學追求舞蹈的美學理論,亦檢討數個現行哲學脈略被質疑的實證研究。Conroy抗拒並運用概念分析,挑戰McFee的極端立場:舞蹈藝術鑑賞難以通過留意一己的身體反應而改善。

下期《舞蹈手扎》將集中討論Montero的文章。

註:本文主要參考Renee M. Conroy and Julie C. Van Camp, “Introduction: Dance Art and Science”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 71, No. 2 (Spring 2013), pp. 167-168.

===

馮顯峰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專研康德哲學及美學;藝術行政人員及舞蹈撰稿人。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