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男生限定的劇場遊戲—看《力/速狂想》有感


《速度》;編舞:陳武康、蘇威嘉;攝:Jack Li

炎炎夏日入場觀看 《力/速狂想》,就像一邊涼海風一邊大口大口地喝冰凍啤酒, 痛快淋漓!是次製作重演了由驫舞劇場陳武康、蘇威嘉所編的《速度》和不加鎖舞踊館(Unlock)王榮祿所編的《蕭邦 VS Ca幫》。


我較喜歡上半場由驫舞劇場陳武康、蘇威嘉所編的《速度》,喜歡它的純粹與專注。


「速度」就是物體跟時間與距離的關係,而這個演出就是以此關係為軸心。雖然節目是由很多片段組成,但舞者動作流水行雲,節奏明快,整體來說沒有零碎的感覺。我認為關鍵是活動布景裝置跟摺紙道具成功聚焦,一氣呵成。


一提起速度,大家都會聯想起「鬥快」同「比拼」,然而以慢動作去完成一組動作,比起秒速完成需要更高的技巧同體力。而這些場面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有些場景又很考驗舞者彼此的協調, 開場時三人組凌空踏單車橫越舞台,已有先聲奪人之效。


舞台主景是一個可變陣的立體裝置,裝置是有一層樓高的大箱子,結構堅固卻輕巧,就是在木框架上鋪上雞皮紙,舞者可輕易搬動。其中有一場景是舞者在兩個「大箱子」之間以不同速度進出,頗有默劇的喜感。另一場是眾舞者藏身大箱子中,原來大箱子是有活門可以打開。表演者矯捷的身手如石縫中穿梭的魚兒,看幾個男生在大箱子內外進出,動作流暢,令人莞爾。

摺紙可塑性極高,也許編舞想借紙張亦剛亦柔的特質去襯托「速度」矛盾的本質。作品中段男舞者娓娓道來「一目十行」、棒球比賽等等同「速度」有關的往事,而印象最深的一場是把三男把頭埋在水盆裡,有人一飲而盡,才發現原來不是鬥快,而是要比持久。


紙的意象貫穿整個演出,最後燈光轉暗,一幅斑駁的大紙蓋在舞者身上,紙上有洞讓頭穿出,好似一件衣服、又似一幅大地圖。由平滑的紙張開始,由一張有經歷的大紙結束,就像宣告遊戲已完,一切又回到起點,結尾傷感中透著詩意。


中休之後,Unlock王榮祿所編的《蕭邦 VS Ca幫》,就像暑假結束,同一班男生站在台上,告別戲鬧的童年,熱血少年把舞台化作戰場,不僅是速度的比拼,更多是權力的較勁。取名卡邦,連場混戰是意料中事,有趣的是壓倒性的場面一再出現,例如甫開場眾男舞者扯脫鋼琴王子陳雋騫的外衣,陳倉皇逃往鋼琴所在地;另一場是戴頭盔的丘展誠腳踏水桶,身上掛上圓凳,其他舞者向他投擲玩具雞。


《蕭邦 VS Ca幫》;編舞:王榮祿;攝:Jack Li


跟《速》同樣以身體為遊戲的工具,《蕭》的政治意味卻滲透在每個場景中,例如星旗蓋著米字旗,有人揮動紅旗如舞劍,幾無人可招架;一會兒大水樽加吸塵機喉管砌成火炮,轉眼舞台上就「炮彈」四射;「烽煙四起」令我想起87顆催淚彈。


下半場的形式與道具較為混雜,動作場面以外,有站著說冷笑話,也有輪流做動作給其他人猜意思;有點無聊,卻是男生各自一顯身手的機會。下半場就像一鍋陳年滷水料,是當下生活的大雜燴,表演者是滷味,但滷水汁才是靈魂。


由一個舞團的同一班舞者去演繹兩個團的作品,作品的本質跟舞團的屬性關係好重要。「遊戲」是兩個作品的主旋律,而「玩」也是Unlock作品的強項吧?



===

程天朗

跨界別寫作人,中學時代起於本地多份報章刊物發表小說、新詩、散文及藝評。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力/速狂想》

編舞:(香港)王榮祿、(台灣)陳武康、蘇威嘉

評論場次:2018年6月8日20:00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