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靜致遠——與盤彥燊在飯桌上的訪談
《夜.奔》;攝:Ming Lee
盤彥燊提出了一個好主意,他邀請了我和《舞蹈手札》編輯Cathy到他家中吃飯,並親自下廚,希望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接受訪問。看著他煮飯時背影,觀察到他對工作的那份投入專注;他沒太多說話,只安靜地去完成他的「作品」。在準備食材及在最後的五餸一湯中,他都把食物佈置得仔細悅目,如同在進行一個藝術創作。
我們便在這輕鬆的氣氛下對話,像和朋友傾談,一會又席地而坐,一切盡在自然中發生,沒有太多刻意的舖排。這自然的狀態可能跟他思想上的轉變有很大關係——「以前的我太用力,現在懂得用少一點力氣」,舞蹈上如是,生活亦如是。這樣反而令他多了一點自在,亦令他與身邊人的相處多了一份自然。
《夜.奔》;攝:Ming Lee
尋覓自我的歷程
盤的性格從來都没有很大的戲劇性,但他的經歷及在自我覓尋的道路上卻極具戲劇性。
十三歳才從深圳到港定居,年邁的父親是個非常嚴格的人,相信男孩子需要學習實用的技能多於藝術。但他自小卻一直維持對舞蹈的熱愛。中五畢業後,他同時考進香港演藝學院及中六,他順利成章依家人的意願人讀中六。可是幾個月後他便無心繼續,於是中途輟學。對他的決定,爸爸當然反對,他卻堅定地對爸爸說:「路是我自己選擇的,我會為我自己所揀的路負責。」盤因此第一次走上他自己選擇的路。他做過傳銷、酒店服務員,多番轉折下最後回到舞蹈的世界,第二次成功考進演藝學院。
在演藝畢業並在香港工作一年後,他便到了北京與友人共同創立了一個演藝團體「身體力行戲劇舞蹈工作室」,並擔當創意總監一職,及後在均然藝術中心任研究及發展部的藝術家,在北京工作了四年多。當地的文化、人事、常往返於北京/香港之間的生活令他十分迷茫。他當時常自問「我『返』北京、我『返』香港。我們常說『返』一個家,但到底哪裡才是我的家?」這個問題在他創作《夜‧奔》時終於得到啟示。
《夜‧奔》的靈感來自昆劇《夜奔》。故事描述《水滸傳》角色林沖因得罪了當朝最有勢力的高太尉,迫不得已只能逃往梁山。在分析劇本探討林沖出走的原因時,盤明白到「在夜奔時,他未到梁山,亦未離開京城,正處於一個『中間』的狀態。兩個空間都各自有它的規則——回到朝庭,你要貪污;到了梁山,你需要打敗所有人才能出頭。」
這正好反映盤當時的狀況,每次在往返北京和香港之際,他看到自己的「出走」,特別在飛機上,深感自己正處於「中間(空隙中)」的狀態。慢慢他開始明白每個地方都有它的規則,並沒有一個理想地。《夜‧奔》讓他有所啟發「你並不需要離開任何一個地方, 你只要在原地,望著發生的一切,安心便成。」因此關鍵並不在於你在哪個地方,關鍵在於心能安住。他最後選擇了回港的道路。
在北京的生活更進一步增加了盤對知識的渴求及對自我了解的想望。他回港後看大量的書籍,當中《當下的力量》、《潛意識的力量》、《還我本來面目》及《人類圖》這四本書給他最大影響。他開始明白「我是一個直覺型的人,而直覺往往來自我的潛意識,所以我要跟隨我的直覺。《人類圖》亦告訴我是一個需要等待機會的人,所以我的責任就是要好好準備自己,等待機會來的時候, 好好發揮。」實質的經驗及書中的智慧讓盤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定位。
《夜.奔》;攝:Ming Lee
建構亞洲身體
北京的四年經歷亦是盤對自己藝術方向探索的重要階段。
當時,他所處的中心在三年間邀請了一班舞蹈及劇場大師來進行大師班,希望他和其他藝術工作人員能對不同的創作及思考方法有所領會,從而豐富他們自己的創作。大師包括Christopher Roman(科西芭蕾舞團的前首席舞蹈員及前芭蕾舞導師)、Rob Tannion (DV8形體劇場前舞者)、Ria Higler (荷蘭新舞蹈發展學校(SNDO)的前總監)、榮念曾(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及Maurice Causey(荷蘭舞蹈劇場前芭蕾舞導師)。
而當盤在跟Ria學習新舞蹈時,他驚訝「為何那些知識那麼亞洲?我們要去明白脈輪(chakras) 的概念,會用一些襌修的方式去訓練身體,又會學習與自然共處,並透過不同的呼吸方法與自己的『氣』有所連結。」他對亞洲很多偉大的知識被西方人「盜用」有很大的反思,「我作為一個亞洲人能否拿回我們的話語權呢?」他希望在了解西方人在做的事情後,「利用我對道家那些的自然法則的理解,並作為一個東方的身體,再去研究這些東西。」
於是盤展開了對身體如何動的研究,這也成為他作品的根基。他研究的三大主要方向是:《道德經》衍生出來的「太極導引」、「五種節奏」(5Rhythms)及「液態系統」(Fluid System)。
「太極導引」是創始人熊衛擷取太極拳的動作精華,配以呼吸吐納的方式,並運用「圓」的無限運轉可能而發展出來的一套養身動作組合。盤的研究集中於呼吸中「氣」的產生及導引至各身體部分的方法,並藉氣的流動帶動身體的郁動。
「五種節奏」(5Rhythms)是對「薩滿主義」(Shamanism)有興趣的美國舞者 /音樂人Gabrielle Roth發展出來的一套自我認識方法。它透過舞動身體,達至不同的節奏,從而增加對自己的認識。它的五種節奏包括「流動」(Flowing)、「斷奏」(Staccato)、「混沌」(Chaos)、「抒情」(Lyrical)及「靜止」(Stillness)。五種節奏呈現的是個人不同的狀態,也與身體的情緒及器官有關。盤利用了這套學說及方式作為訓練演員及創作的其中一套方法。
「液態系統」 Fluid System則是美國身心靈合一(Body-Mind Centering®)方法的創辦人Bonnie Bainbridge Cohen所研發的其中一個系統。不同的液體在身體流動都與不同的動作、觸模、聲音的質感及心態有關。加上盤覺得這跟道家及功夫裡對水的多變性的表達有很相似的地方,雖然這個研究還未正式開始,但他對這個方法很有興趣。而在思考「動」這回事上,盤把重心放在「身體」上,因此他把「液態身體」(fluid body)作為他的研究方向。
總結了多年的研究、綜合及實踐,盤說「我想我現在已找到了我的身份,我定義自己為一個『亞洲身體』。」觀眾亦不難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和舞者動得尤其細膩,也感受到呼吸如何帶動身體各部分的郁動,同時也有一不能言喻的東方身體的質感。
盤彥燊現在繼續專注於他對「動」的研究,閱歷越多,他越覺得自己不足。他不太介意其他人暫時未能明白他的創作,因為他相信當他能持續專注地繼續去作研究實踐,觀眾最後都能了解他的用意,並能分享到他作為藝術家的最終關懷,就是對於「人」與「人的需求」的關心。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