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一場視聽饗宴 ── 觀悉尼舞蹈團與澳洲室樂團作品《光》

《光》(Illuminated)是一齣近似「三部曲」的舞台作品,由悉尼舞蹈團和澳洲室樂團合作,11月13及14日在香港葵青劇院演出。筆者前往觀賞13日演出,在這一糅合音樂及現代舞的作品中,見到愛慾、乖張以及奔湧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演出上半場,是悉尼舞蹈團藝術總監邦納凱拉根據英國作曲家布列頓作品《畢烈治主題變奏曲》和《靈光》改編的兩齣舞作,前者色調較簡淡,後者更濃烈複雜些。《變奏·10》中,包括序曲在內的11段旋律時而虎虎有生氣,時而溫柔淡雅,情緒在「高亢」及「綿密」兩種狀態間不停跳轉,於編舞而言是一項不小挑戰。邦納凱拉的構思相當精巧,他將「獨舞」、「雙人舞」和「群舞」等視作一塊塊積木,將編舞想像成一場「搭積木」的遊戲,拆解、聚合再重構,其變化多端的樣貌亦與音樂變奏之特性暗合。

演出《靈光》時,組合更複雜,在澳洲室樂團樂手與悉尼舞蹈團舞者之外,又加多女高音凱蒂·努南的「戲份」,背景板顏色也隨著旋律演進,不時在淺藍、紅與綠之間變換。燈光和佈景色調的變換,一來為配合原作對於色彩的關注(《靈光》本為法國詩人蘭波旅居英國時創作的組詩,其中不乏對於四時風景的描摹),二來也有提示情緒的功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邦納凱拉在編排《靈光》這一作品時,有意模糊了男女舞者性別的界限。作品中常見四位男女舞者(兩男兩女)互為依託,互相借力甚至較勁,並沒有「女弱男強」的橋段,也無意延續女性陰柔或男性陽剛之類的慣常邏輯。要知道,不論蘭波抑或布列頓,其同性戀身份都曾為坊間熱議。編舞此舉,或暗示曲作者之隱秘身份(布列頓曾將《靈光》中一首《大哉之美》獻給同性戀人庇雅斯),對於舞者肢體語彙以及舞作美學旨趣而言,未嘗不是一件頗為新鮮且另類的嘗試。

來到下半場《漫舞拉莫》處,遊戲的味道更濃了,不論舞者和樂手都愈發顯得無拘束,張揚且熱烈,將拉莫、巴赫和韋華第等巴洛克作曲家筆下湧動滿溢的旋律詮釋得淋漓盡致。在音樂總監托尼提的帶領下,澳洲室樂團樂手將百多年前的旋律奏得頗具現代感,並未有意「慕古」,而是儘可能地為巴洛克音樂在當下找到一處支點,與同在台上的現代舞舞者形成一重微妙的互動關聯。

悉尼舞蹈團舞者身體條件出色,應對高低起落的旋律時並不感覺吃力,與樂手的配合稱得上默契。他們對於舞台空間的運用亦頗為得法,以至於不論群舞抑或獨舞段落,台上空間都不至於顯得擁雜或空洞。如是「現代舞+樂團現場演奏」的模式,在香港並不多見,對於觀者而言,亦不失為一場兼具「遊戲」甚至「狂歡」性質的視聽饗宴。

= = = = = = = = = =

李夢

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不可救藥的古典音樂及美食愛好者。藝評文章散見於香港、北京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時:2015年11月13日,晚上8時

地:葵青劇院演藝廳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