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八樓」的小事與策劃的限制](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3330dfd339b34c6e907e91fa2b209752~mv2.jpg/v1/fill/w_339,h_191,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3330dfd339b34c6e907e91fa2b209752~mv2.jpg)
[中]「八樓」的小事與策劃的限制
文:艾蕓 「八樓平台」以往只是發表作品平台的品牌名,今次卻成為題材之一,取其空間功能回應「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註1)《此刻碰面在尋找我回答如果只有一件小事要⋯⋯》意念多以個人、編排或舞蹈體系自身出發,但問題意識缺席。不過,清晰的舞台調度有助觀者從相關...

![[中]「舞蹈新鮮人」系列2022:身體敘事的荒誕性](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73deabb33b394fdf9bbcda836df976e9~mv2.jpg/v1/fill/w_338,h_190,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73deabb33b394fdf9bbcda836df976e9~mv2.jpg)
[中]「舞蹈新鮮人」系列2022:身體敘事的荒誕性
文:Yumi Leung 此次三位編舞彭春、劉燕珺和董仲勤的背景非常不同——彭春的舞蹈風格以流行編舞及街舞為主;劉燕珺是芭蕾舞系出身;董仲勤則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他們分別用各自的舞蹈語言去詮釋荒誕性。 攝:Carmen So(照片由 香港舞蹈聯盟 提供)...

![[中]「 此刻碰面」:影像和舞動如何兩全其美?](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bea41c1e62bd4d8c9e9914b173d21bec~mv2.jpg/v1/fill/w_339,h_191,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bea41c1e62bd4d8c9e9914b173d21bec~mv2.jpg)
[中]「 此刻碰面」:影像和舞動如何兩全其美?
文:陳抒 《此刻碰面在尋找我回答如果只有一件小事要⋯⋯》是香港舞蹈團實驗舞蹈劇場八樓平台的最新創作。這部實驗性作品以預先拍攝、實時影像和現場演出的方式呈現了九位新晉舞者的日常操演、內心掙扎和逐夢決心。 作品開始,攝影機隨著舞者,推入觀眾鮮有機會進入的舞者更衣室,投影畫面由舞...

![[中] 餘音裊裊,廣陵不散](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b86b17081d1e4e4a910162415d8ebaa2~mv2.jpg/v1/fill/w_338,h_190,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b86b17081d1e4e4a910162415d8ebaa2~mv2.jpg)
[中] 餘音裊裊,廣陵不散
文:李夢 魏晉竹林七賢的故事,綿延久長,至今仍常談常新,是不少作家、畫家和編舞家喜愛書寫及詮釋的題材。11月26及27日,由林慧恩及陳敏珺等編創的舞蹈劇場作品《廣陵不散》,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連演兩場,帶領觀者回溯時空,於舞、樂及色彩搭建的劇場世界裡,再想像千年前的瀟灑與...

![[中]《Train of Thoughts》——讓年輕編舞與新想法上場](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2700e0094a56480999c770696288ad30~mv2.jpg/v1/fill/w_339,h_191,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2700e0094a56480999c770696288ad30~mv2.jpg)
[中]《Train of Thoughts》——讓年輕編舞與新想法上場
文:蘇桔 「Train of Thoughts」是思緒、創意無限的意思。作為年輕的小型舞團,綽舞場初次讓二團的年輕舞者及藝術家試驗創作、擔綱編舞,更銳意讓這類作品展現陸續有來。 節目包含三個風格各異的中篇舞蹈作品:開首與結尾由綽舞場二團的舞者鄒柏賢及吳希維分別編舞、二團成員...

![[中] 新時代的真摯反思](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784040_26bb750a3db64d8291bca1f7e57d7917~mv2.jpg/v1/fill/w_338,h_190,fp_0.50_0.50,q_90,enc_auto/784040_26bb750a3db64d8291bca1f7e57d7917~mv2.jpg)
[中] 新時代的真摯反思
文︰胡筱雯 要形容三位「舞蹈新鮮人」的作品,筆者會聯想到情感焦慮、美學焦慮和存在焦慮。彭春的《關我咩事?》從泛濫的資訊談到舞蹈如何表現情感,劉燕珺的《Observing incorrect correctness》思考舞蹈中「美」的定義,董仲勤的《數位世界絕對的0與1》則叩...
![[中] 關於舞蹈x技術的二三事 = 未來舞蹈四問](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adef_df7de79bc1254615bbea7346eb9ba465~mv2.png/v1/fill/w_339,h_226,fp_0.50_0.50,q_95,enc_auto/11adef_df7de79bc1254615bbea7346eb9ba465~mv2.png)
[中] 關於舞蹈x技術的二三事 = 未來舞蹈四問
文:譚之卓 舞蹈X技術,即舞蹈跨界技術。不同於舞蹈+技術。跨界的互動程度超越並置。舞蹈跨界技術指向新興技術(emerging technology),而跨界作為動詞,賦以技術主體性。「X」指跨界,也暗示跨界結果的未知,即未來舞蹈。那是尚未存在的舞蹈,所以要實驗、探索、創造...
![[中] 傷痕纍纍的《此地此身》在影像中翩翩起舞](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adef_ab7c4973967c4e1ca051a35098fc6070~mv2.png/v1/fill/w_338,h_225,fp_0.50_0.50,q_95,enc_auto/11adef_ab7c4973967c4e1ca051a35098fc6070~mv2.png)
[中] 傷痕纍纍的《此地此身》在影像中翩翩起舞
文:冰慧 今年的跳格舞蹈影像節(下稱跳格)以委約的開幕電影《此地此身》揭開華美的序幕,帶來了一趟有關創傷交錯於記憶和身體的旅程,遊歷愛,與痛的邊緣。《此地此身》由四位別具個性的藝術家張紫茵、陳巧真、莫頌靈的以及今屆跳格策展人葉奕蕾以散文電影(essay...
![[中] 如漣漪般的舞蹈](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adef_cc701cd22412491ead7c6255af091419~mv2.png/v1/fill/w_339,h_226,fp_0.50_0.50,q_95,enc_auto/11adef_cc701cd22412491ead7c6255af091419~mv2.png)
[中] 如漣漪般的舞蹈
文:賴閃芳 《幻夕記》 / 攝:Mr. Ng(照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幻夕記》的文案已開宗明義指出,藝術家王志勇旨在「創造了一個讓觀眾可安於覺知的空間,讓腦袋潛遊心流,在神馳之境放空」。縱邀請了兩位舞者參與,在筆者看來,舞蹈與燈光音樂舞美等等的關聯較少,似為錦上添花...
![[中] 《停格中的塑像》&《哲學係咁跳》——那一場用心良苦的舞蹈與幽默哲學](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adef_c2e0cf962dea4577a2cd7d2f58a08b61~mv2.png/v1/fill/w_338,h_225,fp_0.50_0.50,q_95,enc_auto/11adef_c2e0cf962dea4577a2cd7d2f58a08b61~mv2.png)
[中] 《停格中的塑像》&《哲學係咁跳》——那一場用心良苦的舞蹈與幽默哲學
文:格子 《停格中的塑像》 / 攝:Worldwide Dancer Project(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我坦言,當初看到城市當代舞蹈團《停格中的塑像》&《哲學係咁跳》是衝著好青年荼毒室的鹽叔(楊俊賢)和一眾哲學賢能而來,滿心歡喜抱著極大的期待想看如何用舞蹈表達哲學...

![[中] 《無極》的疫下交流](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adef_1325f64bf4cd43a8904cf9a2297e5a5b~mv2.jpg/v1/fill/w_339,h_191,fp_0.50_0.50,q_90,enc_auto/11adef_1325f64bf4cd43a8904cf9a2297e5a5b~mv2.jpg)
[中] 《無極》的疫下交流
文:聞一浩 《無極》 / 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澳洲編舞史蒂芬妮.雷克創作的《無極》,舞台表演者可多達五十人,而且會在演出所在地區挑選非職業舞者擔演。非職業表演者演出也是近年頗受藝術家重視的一條創作探索路線,期望為藝術演出提供不一樣...
![[中] 剖開被馴服的身體:評新約舞流《馴悍記》](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0e61f_281c752495b045f2affcf201cbf06013~mv2.png/v1/fill/w_338,h_190,fp_0.50_0.50,q_95,enc_auto/b0e61f_281c752495b045f2affcf201cbf06013~mv2.png)
[中] 剖開被馴服的身體:評新約舞流《馴悍記》
文:黃寶儀 《馴悍記》/攝:康彥博 Eric Hong(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一個潑辣且個性張揚的女子,被馴化成符合婚姻市場期望的溫順模樣,正是莎劇《馴悍記》的主軸劇情。在鼓吹女性自主的現代社會,新約舞流在改編原著時,採取簡約、詩性的方式,並跳脫出原有的性別框架,轉而將重心...


淺評《愛若有如果》
文:艾蕓 《愛若有如果》/攝 : Carmen So(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對上一次看陳偉洛作品是《{POV [TWINK / COUPLE (ASIAN) / EXPERIMENTAL]}》,定焦於情色互動的視覺運作。今次《愛若有如果》節斂意淫,只留有綺麗況味和蕩漾肉身。...


[中] 再想數碼空間和現場表演-西九文化區「Phygital D」
文:《舞蹈手札》編輯部 9月至10月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上演的「Phygital D」-- physical + digital,匯聚本地和來自亞洲的舞蹈藝術家,包括梅田宏明、譚之卓、曾翠珊、陸揚和陳偉洛,聚焦一系列舞蹈和數碼科技的創作,大量運用多媒體裝置、動態捕捉...
![[中] 國際文化交流-HKAAA第十二屆文化領袖論壇](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b0e61f_fe8e3369c49b49489d1f221c55efb613~mv2.png/v1/fill/w_339,h_339,fp_0.50_0.50,q_95,enc_auto/b0e61f_fe8e3369c49b49489d1f221c55efb613~mv2.png)
[中] 國際文化交流-HKAAA第十二屆文化領袖論壇
文:舞蹈手札編輯部 全球疫情令藝術文化活動停擺不斷,跨境藝術家交流、製作和巡演更似遙不可及。於此,業界嘗試構建不同模式的國際文化交流,不再局限於固有想像,多元藝術生態逐漸成形。 由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 (HKAAA) 主辦,為期三天的第十二屆文化領袖論壇將於8月17-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