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記「香港味道」— 一次跨界別跨文化的藝術展演


1.「香港味道」製作團隊及藝術家。 相片由香港藝術中心提供。

九月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看了《香港味道》的排練及首演— 一個由香港藝術中心與布魯塞爾藝術機構Les Halles de Schaerbeek(Les Halles)合作籌辦的兩地藝術家交流展演計劃。香港與布魯塞爾各有十位藝術家參與此次計劃,藝術家的類型多來自舞蹈界別,與戲劇、視覺藝術和媒體藝術等不同範疇合作(見附表),共創作了九個長約十至二十分鐘的作品。藝術家事前互不相識,由零開始的摸索和對未知的好奇貫串整個創作過程,也反映在作品中。

九個演出在Les Halles不同演區內先後進行。率先出場的是楊春江與Eric Arnal Burtschy的演出,構思因演區的改變而有所變動。法國裔的Arnal Burtschy是舞蹈出身,其後慢慢轉向以不同的媒介和物料來編舞和創作,而楊春江一向喜歡以戲謔的手法挑戰常規。這次演出兩人以一身泳裝打扮出現,已大出觀眾所料。其後在鋼枝架起的高台上做著各式的跳水或展示肌肉的動作,再慢慢化成一個精神或儀式性動作,而叫人思考動作背後可承載的意義,也製造異化的效果。

作品一向富東方韻味的梅卓燕與布藝家Elise Péroi合創的作品較為感性,跟楊春江和Arnal Burtschy富陽剛氣息的知性作品成有趣的對照。Péroi 由梅卓燕的舞蹈風格引發的十字形竹排裝置很有心思,可說是將兩人的交流具象化— 看上去很簡單,但很有意境,亦融合了東方味道。竹排不僅是裝置佈景,也是音效的來源,當梅卓燕或Péroi 舞動竹枝時,便會發出清脆的聲音,而當她倆把布條「編織」在竹枝上時,又形成另一種風景。梅卓燕的舞蹈動作,帶出竹枝的可塑性。她們成功地將裝置、音效與動作連在一起。

2. (左起)Elise Péroi與梅卓燕。 攝影:Nicolas Van Caillie

3. (左起)楊浩與Lola Meotti。 攝影:Nicolas Van Caillie

至於楊浩與Lola Meotti的作品是關於溝通和連繫,當中也有關於異化的探討:隔著劍擊面罩的親吻,抑或竹枝下兩人面對面的擁抱較為貼心?最後一幕,他們互相輕觸對方的身體和衣服的場面很動人。技術上也有不少嘗試:只用投射器的光作為整個演出的光源,藍光籠罩下的演區既夢幻和浪漫,也營造詭異的氣氛。劍擊面罩摩擦聲、模型飛機發出的非自然聲響,與流行曲和古典音樂形成了對比。科技的應用與創作的構思做到了有機的結合。

4. 舞者:Nicanor de Elia。 攝影:Nicolas Van Caillie

5. 毛維、黃翠絲與Camille Panza、Pierre Mercier的作品《Curious Fringes》(好奇的留海)。 攝影:Nicolas Van Caillie

毛維、黃翠絲與Camille Panza、Pierre Mercier的作品,是眾多作品中最完整和複雜的,也是最長(近二十分鐘)的一個。由於構思來自Camille Panza和Pierre Mercier的團隊(*註)當時即將於Les Halles舉行的裝置展覽,因此作品層次相對豐富。暗黑的角落,飛絮般的紙條,彷如森林一角(也是裝置展覽的內容),燈光、音響與佈景都花了不少心思。毛維與黃翠絲以絲絮狀物料縫製的白衣與紙條的感覺相近和配合,在陰暗的場景中十分突出。兩人充份利用空間,起初的靜止不動與最終的激烈爆發成強烈對比。恍如兩隻困在叢林中的生物,佝僂著身軀的踏步,配合一些動物式和機械式的舞步,帶出怪異與不正常的感覺。兩人之間,以致與燈光和聲效間都有很好的互動。當音響逐漸加強,舞蹈的節奏亦隨之加快,到最後爆發出很精彩的終結。

意大利裔的Piergiorgio Milano與朱栢謙決定以無言劇的手法去呈現作品,大概與他倆同是醉心這種戲劇形式創作有關。演出有頗多的詮釋空間,讓觀眾自由想像:究竟躺在床上的女人(Milano飾演)是真的死了,一切只是男人的回憶,或是他的狂想?還是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堆碎片的呈現?朱栢謙著重聲線演釋,以接近日常的生活動作為主,令演出較富戲劇性,Milano則以高能量的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在表演手法的運用上可見兩人的取向與經驗。

6. (左起)曾翠珊與Gaïa Saitta。 攝影:Nicolas Van Caillie

曾翠珊與Gaïa Saitta也以戲劇為主要元素。電影導演曾翠珊巧妙地將自己的所長—預先及即場的錄像運用在現場演出的劇場中表達對家鄉小村落的感想。遊走劇場與舞蹈的Saitta演來熟練,而曾翠珊則略顯生澀,突顯兩人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片段式的演出帶有真摰感情,曾翠珊預錄的影片中加入了她現居的村落的片段,而另外兩位藝術家─鄧啟耀和崔嘉曦的作品都有用上香港實景。 鄧啟耀以錄像將真實的香港公園日常與絲綢上的大樹連了起來,真實與虛擬的運用得宜。Rosa-Marie Schmidt 是很好的舞者,在吊起的雙繩中以身體動作回應鄧啟耀的畫作,充滿力量而富有詩意。崔嘉曦以虛擬實景(Virtual Reality,簡稱VR)的方法,讓他的比利時拍檔Sabina Scarlat於他剪輯的香港錄像中舞動。看似簡單的裝置包含了大量的幕後工作,帶上VR眼鏡的Scarlat左右了觀眾的視角,我們能看到什麼全由她支配,彷如現世寫照— 現實世界,誰不是受制於某一形勢或處境?而崔嘉曦的錄像出色地將當代的香港情懷躍然於白幕之上。

江記則以民間故事后羿射日和水中月作為錄像內容,也有借古喻今的況味。鋪在地上的長條型銀幕作為動畫投映的工具,記錄了他一筆一畫的創作過程,而Nicanor de Elia則以身體在江記錄像建構的空間中演繹故事。他的舞蹈動作樸實有勁,與錄像間的互動也相當精確。

這幾年有不少個別的藝術家或藝團的跨界別、跨國的交流計劃,這次由兩個藝術機構策劃的交流計劃,創作雖是小品,但參與的藝術家為數不少。尤其對年輕藝術家,甚至策劃機構而言,都是難得的經驗。這種跨界別跨文化的交流經驗,對香港藝術發展有正面的影響,值得資助機構多加支持。

*註:團隊還包括Marie-Laetitia Cianfarani、Noam Rzewski、Léonard Cornevin。

[附表]「香港味道」參與藝術家一覽

= = = = = = = = = = = =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Related Posts

See All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