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舞知之孜:以身作應
舞知之孜
以身作應
一眾學者從John Martin的「元動覺」理論開展了連番有關舞蹈的探討。來到這個討論的最後一期,Renee Conroy的文章集中提出對一正一反立場各自的質疑,包括:Montero藉著行為科學確立受過訓練的舞者在鑑賞舞蹈佔優的論點(見《舞蹈手扎》21-2期)及McFee聲稱觀者的身體反應無助於舞蹈鑑賞(見《舞蹈手扎》21-4期)。
Montero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認知問題:到底舞者經年累月的訓練,是否讓他們更能看到舞蹈演出是怎樣的?Conroy嘗試反駁Montero提出的數個論據。首先,舞者觀舞時所描述的身體感應,其實沒有受過舞蹈訓練的觀眾或評論人也會有。至於功能磁振造影顯示舞者在觀賞自己熟習的舞蹈動作時,大腦的部分區域會有較強反應,未能直接證明除了大腦反應的差別,舞者的訓練會導致知覺,因而產生質變。Conroy認為比較有說服力的是Montero引用Calvo-Merino等人的研究:實驗顯示受過身體訓練的舞者較能從簡單的光點動畫知覺到動作的細微變化。
即使仔細反思這個實驗,Conroy表示還未足以得出Montero的結論。Montero嘗試論證訓練讓舞者更能知覺到舞作審美相關的特質(aesthetically relevant properties),例如:優雅、力量、流動、精準、柔韌及抒情等。編舞及舞者常稱之為「動作素質」或「動作動態」。不過Calvo-Merino的實驗真的針對這些特質嗎?動作素質並不等同肢體的空間位置。就正如舞者能重覆呈現大致相同的動作素質,但要他們重覆每次的確實空間位置便難得多。Calvo-Merino等人的研究充其量反映舞者較能從實驗的光點圖知覺到動作空間上的變化,而無法得出有關知覺動作素質的結論。再者,即便我們認同此實驗,也未能從知覺差異得出John Martin所云的動覺感應。
另邊廂Conroy就著McFee的立場,嘗試論證觀賞舞蹈演出時的身體反應很難無關於舞蹈鑑賞。McFee的理論認為只當我能夠正確地理解作品並可合理判斷其優劣,我才是欣賞這作品,而身體的反應不能作為理解作品的憑據,故身體反應與舞蹈鑑賞無關。Conroy不全然接受McFee對「鑑賞」(appreciation)的理解,她認為我們一般的欣賞活動,是可以獨立於理解力或認知活動。例如觀賞舞蹈可以是過程中帶來某種動覺經驗,又或是作品讓觀眾持續注視著並驅使我們嘗試理解,而無需真正達到理解,我們也視之為鑑賞的過程。
當然,Conroy表示我們更可以強調身體的反應直接促成我們是否理解作品。由於我們對舞蹈藝術的理解及認識,包括了對我們作為肉身主體的反思,自身的身體經驗便成了反思的基礎。再者,不少編舞創作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能帶給觀眾共鳴。這樣,觀眾身體的內在感應也成了作品好壞的指標。Conroy再推一步,試圖論說觀眾是否理解某些作品,更取決於他們觀賞時有沒有從而達至某種身體狀態。她引了Laura Dean的《Skylight》(1985)說明。《Skylight》雖然只長25分鐘,但是舞台上複雜的排列、急速的舞步、催人的鼓聲,足教觀眾看畢演出後無不感到大腿與下背肌肉繃緊,這正是編舞Laura Dean意圖令觀眾感受舞者世界的手法。假如觀眾像McFee認為身體反應無關於理解舞作,而只從眼所見的知覺切入作品,反而會誤解了作品。
縱使六篇文章距離建立一個以身體反應為主導的完整舞蹈鑑賞理論還很遠,但Conroy認為這番討論也算是一個充實的起點。
註:本文主要參考Renee M. Conroy, “Responding Bodily”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 71, No. 2(Spring 2013), pp. 203-210.
===
馮顯峰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專研康德哲學及美學;藝術行政人員及舞蹈撰稿人。
Komentar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