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舞動健康 — 淺談舞蹈在生活應用上的可能性

文:馮曉瀅


「這麽珍貴的寶藏,不能只得我享有。」

我們各人也許對「寶藏」持有不同的定義和聯想 — 或是一處旅遊景點、一種醬油的味道、一些知識學問…對我而言,一份必須被分享、被體會的寶藏,是舞蹈 —— 是為人帶來喜悅、療癒的舞蹈。

 

舞動健康 (Dance for Health, DfH)

心底裡懷有這份感動,顯然不只我一人。過去,眾恩師和前輩以舞蹈教學、編舞創作、舞台演出、舞動治療等不同平台,向人生不同階段的人分享舞動的樂趣。其中,不乏有舞者、社工及職業治療師等助人為本的專業工作者在促進個人及社群健康為宗旨下,透過創意舞蹈 (Creative dance)及舞蹈為本的介入手法(Dance-based interventions)接觸患病、殘疾等群體。過程不但讓舞蹈成為提升身心健康、創意思維及生活質素的媒介,更藉此打破人與人的隔閡,推動社會共融。隨著相關項目的發展,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2019年公佈有關藝術在改變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報告出版,一向專注於提升舞者健康及表現(Health for Dancers, HfD)的國際舞蹈醫學與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ance Medicine & Science IADMS)也在其使命宣言中增添了運用舞蹈推動「全人健康」的願景,並把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通過舞蹈提供身、心、社交支援的發展歸納成「舞動健康」(Dance for Health, DfH) 的手法。在「舞動健康」的空間裏,導師們視參與活動的朋友為「舞者」, 舞動的初衷不在追求技巧卓越,反倒歸回身心連結和自我表達。


Dance Hub 2024 工作坊 / 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Dance Hub 2024 工作坊 / 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邀請不同身體共舞

雖然對本來熱愛舞蹈,長期習舞或醉心「舞動健康」相關研究的人來說,舞蹈對建設身心連結 (Mind-body connection)、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及團體凝聚力 (Social cohesion) 的果效可能不言而喻。不過,對於甚少接觸舞蹈,對「跳舞」技巧和「身體」美學要求持既定想法的朋友,要主動報名參與舞蹈小組活動相對並不容易;莫說投入動作和意象、自我認同為「舞者」、並相信及體會舞蹈對生活長遠帶來的正面影響。

 

筆者曾透過舞蹈教學及舞動治療接觸本地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及長者、專業舞蹈員、柏金遜症患者(柏友)等群體。 同樣是相聚起舞,各人對身體的定義、舞動的意義、舞蹈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卻盡有不同觀念。對大部分較為年輕、肢體動作健全的舞者來說,身體或許是持續等待被發掘的新世界,舞動自然是為了表現美、成為美,並從中收獲自信。我和很多推動「舞動健康」的同路人曾共同見證過同樣的果效能夠活現在年長的舞者中,但與初接觸舞蹈的柏友共舞時,我尤其感受到部分柏友舞者的另一份迫切——舞動當下是快樂的。身體卻正在一天一天的衰退,動作功能症狀和自控能力也在每天變化, 我們能如何透過舞動留住當下的美好?舞動中的經歷又如何能融匯於生活中?

 

舞動在個人生活應用上的四個維道 (F-L-O-W)

這份確確實實的迫切及對舞蹈的期待,領我從柏友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在生活中應用並啟發於舞蹈」的課題。為了進一步具體化不同的應用方式,好讓初嘗舞蹈的朋友能更容易理解舞蹈在生活應用上的可能性,並方便同行舞動帶引者討論活動設計方向及帶引形式和手法,筆者嘗試整合過去柏友和其他「舞動健康」舞者的經驗分享,歸納出下述融合舞蹈於個人生活及轉化以促進身心全人健康的四個維道(F-L-O-W)。

 

  1. 跟隨指導,反覆鍛鍊 - Follow

「我每天都會花上一小時伸展、按壓,及練習肢體協調。」曾經有一位積極而自律的年長舞者在小組中如此說。在他的人生階段裡,他親身經歷著身體機能無常地退化,身體於他是由無數及時保養的機件維持。他期待著有一套舞蹈,能像傳統健身運動,實在地助他鍛鍊身體機能。對於重視在舞動中自由表達的舞者來說,這種早已編排好、功能目的主導的「舞蹈」有機會浪費了跳舞原來表現藝術性和無限可能性的價值。但對於親歷身體衰退,面對眾未知數的人來說,跟隨 (Follow)指導反覆鍛鍊,不但讓他們在身體層面上得到維持機能的果效,更使其在心理層面上「因自己還有能力為身體做到些甚麼」而得到安慰。這種較為直接(Direct)的舞蹈帶引,若能融合不同舞蹈風格及跨專業(例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的技巧,並配以合適的旋律節奏和環境,既能成為一種在日常能持續活動身體的應用方式,也能帶來一份對身體的「掌控感」 (Sense of control)。

 

  1. 活用舞動詞彙及意象釋放身體表達 - Liberate

另一種將舞蹈創意藝術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法在於釋放(Liberate)思維概念對身體的限制,積極運用想像力,容許身體表達。在「舞動健康」或運用創意舞蹈的空間裏,帶引者常以較為間接(Indirect)的方式,提出不同意象並提供一些舞動方式作參考,刺激舞者共創嶄新的聯想及表達方式。這個維度着重身體不只是維持生命的機械,還是每個靈魂的載體,藉由舞動讓人的思想和情感得以交流。在近期一個為柏友而設,名為「自由伸.自由心」(Flow free.Soul free)的舞動治療 (Dance/movement Therapy, DMT)小組中,筆者除了運用大自然、動物、日常生活情節、動畫人物角色等意象,鼓勵柏友舞者探索不同肢體動作表達方式,也嘗試把「拉邦動作分析」中(Laban Movement Analysis, LMA)的一些動作詞彙(例如動作質感Effort、動力空間Kinesphere等)引入到動作探索當中,一起感受自己習慣和不習慣的動作模式,並發掘透過動作表達情感和跟外在空間連繫的不同方式。隨著動作詞彙的增長和內化,有柏友舞者在焦點研究小組中分享舞動為其帶來的刺激和想像,讓她的身體得以自由轉化為不同事物,在日常中享受身心聯想的樂趣。另外,在小組中運用動作詞彙自創的舞步,亦可成為他們日常可重覆體驗的非言語(Non-verbal)表達。

Dance Hub 2024 工作坊 / 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Dance Hub 2024 工作坊 / 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1. 覺察身心互動及意圖 - Observe

第三個維度的應用在於把舞動中所訓練的注意力集中法融入到日常覺察 (Observe)身體、思維和情緒的變化中。在舞動中,舞者常常練習把注意力(Attention)集中到不同事物上,例如身體協調、感受、呼吸、環境空間、燈光、障礙物等;同時,舞者也視乎情況改變他們舞動的意圖(Intention),例如動作背後的聯想、情感、個人內在的衝動(Impulse)等。在「舞動健康」活動中,帶引者不時透過口頭提示鼓勵舞者定時覺察身體動作、呼吸節奏、情感轉換。當舞者在慢慢熟練如何察覺身體、內在思維和環境的關係後,便有機會在生活當下應用這份對身心互動和意圖的覺察。在一次以覺察身心與外在環境為主的舞動活動過後,有一位舞者分享她在下廚的時候,留意到因應身體某些部位的限制,而改變了放置廚具的方式,使烹飪過程更安全和順暢。亦有另一位舞者在小組過程中,雖然受病患影響了肢體控制的能力,他卻分享在舞動當中留意到自身如何應對不同刺激(例如音樂、光影、道具、其他組員的動作)。即使那份「反應」在動作層面上未能輕易被人看見,這位舞者卻能觀察到內在對外界經驗的回應,例如呼吸的速度如何帶動情緒、音樂的節奏如何激發肢體協調流動,並漸漸在生活中應用這份開放的覺察。

 

  1. 保持好奇轉化心境 - Wonder

以上提及的三個維度除了鼓勵舞者在生活中靈活應用跟隨(Follow)、釋放(Liberate),和覺察(Observe)之餘,還分別體現了堅持與自律、創意與應對新事物、接納及擁抱當下等在舞蹈藝術中的精髓。如圖所示,連繫並支撐著這些應用的第四個中心的倒三角,是保持開放好奇的心 (Wonder);而外三角的三個維度則促使心境在舞動中得以調和,潛移默化地提升生命的韌性,成就舞者在生活態度上的轉化。舞者在持續探索動作和意象之間的關係,慢慢打開與身體的對話,學習呵護身體內的靈魂,從而勇敢突破往常的表達模式。有人慢慢欣賞到迎向未知無限的可能性,衝破「舒適圈」嘗試放開絕對的控制和對完美的執著,學習隨遇而安,藉創意解難隨機應變;也有習慣橫衝直撞的朋友,體驗過放慢步伐後所遇見的風景,變得願意常常覺察自己的節奏,接納在生活上放輕、放慢、放心。這些舞者的共通之處是懷抱開放與好奇去經驗舞蹈,其心境之轉化就隨之而來。



圖示:舞動在個人生活應用上的四個維道 (F-L-O-W)
圖示:舞動在個人生活應用上的四個維道 (F-L-O-W)

 筆者在歸納出舞動生活應用的四個維道(F-L-O-W)過程中,也回想作為「舞動健康」項目設計者在建構舞動活動時的考慮,包括舞者的身心特性、年代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因應這些考量,我們可以嘗試套用F-L-O-W框架,以舞者的個人生活應用為目標去設計課程內容及帶引模式。配合小組互動,同行舞者之間彼此支持和啟發,相信具群體性的「舞動健康」項目能為舞者帶來更多超越個人層面的成長。舞蹈領域之廣闊及其對生活的益處無法以四個維度完全包納,願我們在發展「舞動健康」的路上共舞,一同建構和發掘更多可能性,共建共業。

 

執筆至此,我似乎對這份讓我珍而重之的「寶藏」又多了一重理解。我所渴望分享的,是為人帶來喜悅、療癒的舞蹈,也是讓我經驗內在轉化、使人共證生命力的舞蹈。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ance Medicine & Science. (2019, February). Introducing Dance for Health. Retrieved from https://iadms.org/education-resources/blog/posts/2019/february/introducing-dance-for-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Health evidence network synthesis report 67: What is the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the arts in improv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 scoping review. Retrieved from 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29834/9789289054553-eng.pdf?sequence=3

 

 

=============

馮曉瀅


香港芭蕾舞團駐團身心康健輔導主任,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註冊社工,註冊舞蹈教師,註冊正念瑜伽身心療癒師。馮氏自小與舞蹈結緣,多年委身於與舞者身心健康 (Health for Dancers) 及舞動健康(Dance for Health)相關之研究 。現於大專院校客席授課,並透過研究和應用舞蹈 / 動作治療等介入手法,推廣舞者及社群之身心整全健康(Holistic well-being) 。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