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蒙特利爾爵士芭蕾舞團


舞者: 雪蓮﹒卡絲溫 Céline Cassone、亞歷山大﹒海勒 Alexander Hille 攝:Kosmos © Ignio Ceremigna

蒙特利爾爵士芭蕾舞團在一場演出裡帶來了兩支雙人舞及兩支群舞,縱然同一班底演出,卻出現四種迥異的味道,尤其梅花間竹出現的雙人與群舞的焦點不同,前者展示技巧,後者則是城市的對話,讓流程不覺膩,時有清新的感覺,特別是最後一場《古巴戀曲》演出前打破流程,放出該舞彩排及編舞伊錫克‧加里尼訪問,述說古巴歡愉文化之餘,也像為觀眾事先放大某幾個動作,令觀眾看演出時有了焦點。可見編排者借各支舞蹈的性格作為轉折,引導整個演出的呼吸,觀眾看得歡樂、輕鬆,或許就是舞蹈想要給人的一種專業、流暢,最重要是開朗及有活力的印象。


《非凡麗莎》、《似遠還近》兩支雙人舞的舞者同為雪蓮﹒卡絲溫(Céline Cassone)和亞歷山大﹒海勒(Alexander Hille),相信他們是舞團的台柱,且合作無間,在群舞中也擔當重要角色。雖然討論專業芭蕾舞的合拍度似有畫蛇添足,但我看到的是他們在芭蕾要求舞者絕對的準確性之外,多了一份鬆容的節奏,二人帶上獨有的呼吸步調。如支撐的男舞者與輕盈的女舞者要做鏡位動作時,一般演出只看到舞者做出相同的舞姿,然而雪蓮與亞歷山大卻有別於「相同」,他們精確地計算自身與對方的身高差距(大約一個半頭位的高度),手與腿的長度甚至是手指的,當屈膝蹲下時,大腿及膝蓋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不是平行那麼簡單。再說一次他們有着絕大的身高差,兩個人做着絕對一樣幅度的動作,同一個距離,一致的呼與吸。即是觀眾一邊看到身體的差距而做成的幾何,一邊他們的同調又令人不合理地把兩個不同身材的人重疊起來。當然這是編舞以微分以單位在舞台上繪畫的成果,但也不得不讚嘆他們完美地操縱身體,以及與對方合拍無間的力量。如果有人說這是芭蕾的基本,我只能說世上沒有幾多雙人舞可以做到這麼精密的基本。


至於另外兩支群舞,《都會即景》是以城市為題,熙攘往返的一眾舞者在台上走動,簡單的運動,人與人之間保持友善的距離,有時卻會堆在一起做幾個同步伸展,一陣清新的味道即時湧現,就像看到清晨時分在一個綠草如茵的公園裡,一眾市民做着運動、散步、閒聊,他們喜歡自己的地方,熱愛這個城市及當中的生活,舞蹈令人看上去有種像在觀看加拿大政府拍攝的綠化城市宣傳片一樣(要說明這是讚美的意思,政府宣傳片不一定就是劣質的指標,首先看是哪個政府),我甚至在舞者之於空的舞台僅用身體來展示的線條之間,看到魁北克既熱鬧又安靜的城市背景。壓軸的《古巴戀曲》有別於前三者演出,每位舞者都有角色身份,他們扮演着古巴街頭各種性格及階層的市民,呈現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南美熱情浮世繪。當然舞者技術還是很出色,舞蹈整體也見出很多心思及故事種種,但正因為細節很多,編舞刻意強調南美文化的豪情,而加插大量的拍打屁股,男女角力或互相追求的動作,反而令舞蹈變得為說故事而服務,同時令古巴乃至南美只流於一層集體印象,一種沒有太多血肉的,我們對南美熱情的過份美好的幻想,比前三支舞少了稜角,更重要是比起同為以城市為人為背景的《都會即景》,《古巴戀曲》要舞者勉強擠出笑臉或裝搞笑的意圖,反倒磨蝕舞者的特性,令他們平面化。

===

肥力

藝評人,劇場人,插畫人。 個人網站:www.felixism.com。

蒙特利爾爵士芭蕾舞團《非凡麗莎》、《都會即景》、《似遠還近》、《古巴戀曲》

編舞:伊錫克.加里尼 Itzik Galili、安東尼斯.方尼亞達基斯 Andonis Foniadakis、班傑明.米爾派德Benjamin Millepied、伊錫克.加里尼 Itzik Galili

評論場次︰2017年3月3日 20:15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