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孟加拉海洋舞蹈節經驗分享 — 訪問白濰銘、何明恩
孟加拉舞蹈聯盟去年在當地舉辦了首屆孟加拉海洋舞蹈節(Ocean Dance Festival of Bangladesh),為該國首個國際性的舞蹈節。香港編舞白濰銘、何明恩的作品分別入選該節,白更獲選參加節前的「Choreolab」。 反思沉澱與文化衝擊...
[中]《香港當代舞蹈歷史、美學及身分探求》的啟後
修讀藝術行政碩士時,為了以現代舞個案來討論「香港性」,我進行過文獻回顧,發現雖然有香港舞蹈作品評論,但研究論文,不論任何語文的,極稀少。十年後進行「香港舞蹈口述歷史」計劃時,情況沒有改變。[1]及後在一次香港各大學1970-2000年純藝術碩士及博士論文主題的整理中,我發現...
[中]我們來告別,告別了誰
《Living Up to HER》;編舞:林俊浩;攝:Eric 由宣傳開始,製作團隊已預告了這演出是一場告別儀式。的確看畢整個演出後,留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和感受的,是那儼如葬禮般的儀式感。導演選擇男聲歌隊是很聰明的做法,加上選歌得宜,一開場已有效地在南豐沙廠內建立葬禮的嚴肅...
[中]一匹布咁長之大大力跳與慢慢地轉
《白薑花》; 編舞及舞者:曹德寶; 攝: John 工廠改建成文化創意空間,2000年後成為世界大潮流,香港卻總是姍姍來遲。南豐紗廠在2018年完成活化,正如其他改建的文創空間一樣,在零售商店以外,亦設有藝術文化空間,嘗試在兩者之間找平衡;如何不會淪為「又一個商場」,如何讓...
[中]「Lost in Translation」— 論「香港比舞」兩個獻給香港的閉幕演出
《天空》;編舞:下島禮紗;攝:Cheung Chi Wai 「香港比舞」來到第二屆,分別集合了過去兩年八個香港年青編舞家最新作品,以及來自台日韓加的八位年青編舞家備受關注之作,以香港為平台,比舞較勁,好不熱閙。 跟1997年至2002年間曾經活躍的「小亞細亞舞蹈網絡」相似,...
[中]觀眾如何參與藝術家的創作探索? 記「舞蹈共生」— 國際舞蹈藝術家交流計劃展演
「港」「意」 創新交流展演;創作研究:露娜.聖莉妮、伊蓮妮亞.羅曼諾、陳偉洛、洪俊樂、廖月敏、陸慧珊、邱加希; 攝:Cheung Wai-Lok 藝術創作是一趟沒有終點的旅程。藝術家應個人的藝術觸覺開始創作,當中需要深化概念、雕琢表演的形式結構、構作創作框架……...
[中]欲辯已忘言 —— 淺評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境》
《境》;編舞:袁勝倫、余爾格;攝:S2 Production(照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境》的宣傳單設計異常吸引,一眾身穿肉色衣的舞者置身大自然環境中,其一身高異於常人的女舞者背鏡仰望天空,其他舞者各自以獨特的姿態堆疊成人肉雕塑,令人有無限遐想。背頁是叼著青苗仰首挺胸排成一...
[中][ENG]丸仔的共融教育手記:由舞動所能到共生舞蹈 Yuenjie Maru’s Inclusive Education Diary: from DanceAbility to Symbioti
[中]丸仔的共融教育手記:由舞動所能到共生舞蹈 文:丸仔 繼2012年在《舞蹈手札》刊登有關共生舞蹈(Symbiotic Dance)及舞動所能(DanceAbility)的文章[1],轉眼八年,網上不乏有關兩者的採訪介紹,此處就盡量不再囉唆,嘗試從第一身的前線教學與舞蹈研...
[中]從《我的基因舞譜》淺說韋恩・麥葛萊格的編舞實驗
《我的基因舞譜》;編舞:韋恩・麥葛萊格;攝:康彥博(照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自從孟德爾打開了遺傳學的大門,加上達爾文啟蒙了演化論之後,開啟了科學家有關人類基因構成的研究。筆者粗略地翻查過紀錄,由托馬斯・亨特・莫耳根於1933年因「發現遺傳中染色體所起的作用」(即發現遺傳基因...
[中][ENG]「我們都是超級巨星!」—— 超能量街舞團以舞蹈燃點所有能量 — 專訪超能量街舞團團員Lazylegz、Kujo和Redo “WE ARE SUPERSTARS!” – ILL-Abil
[中]「我們都是超級巨星!」——超能量街舞團以舞蹈燃點所有能量 — 專訪超能量街舞團團員Lazylegz、Kujo和Redo 原文:丘思詠;翻譯:林韋彤 加拿大人Luca Patuelli(即Lazylegz),患有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是一種影響關節和骨頭的神經肌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