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後疫情時代的舞蹈人生──看《心渡哲奏》有感](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94fcc809067f45d0a515f193779acd7b~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94fcc809067f45d0a515f193779acd7b~mv2.jpg)
[中]後疫情時代的舞蹈人生──看《心渡哲奏》有感
文:程天朗 如果沒有那場肆虐了三年的瘟疫和政府的嚴厲防疫政策,《心渡哲奏》不會以這種方式呈現。儘管真正踏台的只有三位資深編舞兼舞者,但其實是兩對夫妻檔的演出。 《心渡哲奏》/攝:Ah Sze(照片由 東邊舞蹈團 提供) 愛裡沒懷疑...

![[中]畫廊中的身體:《站在三角尖頂上看瞬間的我》](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1008412c5fd64e5b9867a0b879809327~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1008412c5fd64e5b9867a0b879809327~mv2.jpg)
[中]畫廊中的身體:《站在三角尖頂上看瞬間的我》
文:Maze Chan 離開傳統舞台的演出,總教人期待作品如何利用不一樣的空間,又或是作品和空間的對話。《站在三角尖頂上看瞬間的我》在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演出三支舞作,演出由最低層開始,隨著第一舞作完結再往上走,最後在頂層作結,回應主題的「站在三角尖頂上」。...

![[中]看盤彦燊的《鳴》](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c1e3dbf2e7c74603bffa7d71b9a1fa83~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c1e3dbf2e7c74603bffa7d71b9a1fa83~mv2.jpg)
[中]看盤彦燊的《鳴》
文:聞一浩 盤彦燊是香港少數關注及鑽研亞洲哲學及道家理論以發展其舞蹈理念及創作的編舞。以往多自編自跳,這次由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委約創作的《鳴》則是首次看到他只編不跳,純由四位舞者演繹的作品。不過,舞作仍可看到盤彦燊繼續探索身體呼吸與舞蹈動作之間的連繫。 《鳴》/攝:Eric...

![[中] 一對探索的心在獨舞](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ced9596a215e4433b5256dafa1c11975~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ced9596a215e4433b5256dafa1c11975~mv2.jpg)
[中] 一對探索的心在獨舞
文:葉智仁 觀賞《一個人共舞》的六段獨舞組合演出,雖然感官上屬於藝術創作結果的視聽接收,但深層的樂趣,對筆者來說,來自一連串思維層面燃起的聯想。我感受到參與創作者對當代舞蹈的「可能性」這三個字,持續拷問的熱情。 編舞李思颺在場刊裡撰寫的一段簡潔背景資料,說明了創作的來龍去脈...

![[中]《在陸上》(1944)](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21b330611627413f80d929d371afa821~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21b330611627413f80d929d371afa821~mv2.jpg)
[中]《在陸上》(1944)
字/舞 CHOREO-WORD-GRAPHY 文:徐奕婕 《在陸上》(1944) "At Land" (1944) 《在陸上》(1944) “At Land” (1944) 編劇/導演Directed/Written:Maya Deren 主演Starring:Maya...

![[中] 戲曲人物在當代舞蹈中的角色轉化——小龍鳳舞蹈劇場《夜奔》](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2293d281bef040b39524cda214646b05~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2293d281bef040b39524cda214646b05~mv2.jpg)
[中] 戲曲人物在當代舞蹈中的角色轉化——小龍鳳舞蹈劇場《夜奔》
文:Yumi Leung 小龍鳳舞蹈劇場十周年製作《夜奔》,邀請了三位概念編舞周佩韻、馬師雅和黃家駒,與創作舞者李婷炘和許俊傑一同想像,將《水滸傳》中的林沖夜奔改編成當代舞,從不變的文字中找尋流動的角色與身份。 崑曲《夜奔》是明朝李開先《寶劍記》裡的一齣戲,主要描寫了林沖在...

![[中]《異舞.迴聲》——看不出傳統以外的編碼與重啟新譯](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f917150abd6047ae80b98fda9d20dcdd~mv2.jp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f917150abd6047ae80b98fda9d20dcdd~mv2.jpg)
[中]《異舞.迴聲》——看不出傳統以外的編碼與重啟新譯
文:格子 筆者曾經跟一些中國舞訓練背景的舞者和編舞家交談,大家都致力推廣傳統的中國舞文化,糅合創新的元素和自家風格展示於觀眾前,希望當代中國舞受到更多觀眾關注。La P en V優之舞藝術總監兼《異舞.迴聲》編舞莊陳波在場刊簡介:「舞蹈會否像編碼一樣,有既定程式?讓我們重啟...

![[中] 《萬有引力》的詩意:相吸的跌宕](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ff256912bcfc4bafb6197bb8bcc9fbd1~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uto/c614b8_ff256912bcfc4bafb6197bb8bcc9fbd1~mv2.jpg)
[中] 《萬有引力》的詩意:相吸的跌宕
文:俞若玫 如果共融藝術(Inclusive Art) 不只是一種姿態,不單把能力各異的朋友放在舞台或展場上,也可以產生更多意義,指向更多,能構建另一種美學嗎?我們的創作圈子少談美學,也少討論如何讓不同界別及能力的藝術家產生有質素的對話,協作的基礎在哪?來自德國科隆的無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