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ENG] 周書毅眼中的香港 Hong Kong in the eyes of Chou Shu-yi - 錯位的相遇 共時的閱讀 Encounters from the Outside R
周書毅眼中的香港 Hong Kong in the eyes of Chou Shu-yi 錯位的相遇 共時的閱讀 Encounters from the Outside Readings from the Inside 尉瑋Wei Wei 翻譯...
[中] 舞蹈家王亞彬:找尋生命的恆久寄託
王亞彬;攝:張羅平 王亞彬九歲那年,在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學的課堂上,看見著名舞蹈家的紀錄片,深受感動。從那時起,她認定舞蹈將是她畢生的追求與熱愛。雖有坎坷,有傷病磨折,且不得不面對她所言的「排練場的寂寞」與「靈魂深處的孤獨」,但肢體語言的自在表達,與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家的互動...
[中][ENG] 訪談Yoann Bourgeois <懸止點 - 流淌於『絕對當下』的詩人> A Conversation with Yoann Bourgeois <Point
Yoann Bourgeois; 照片由ArtisTre提供 Photo provided by ArtisTree 訪談Yoann Bourgeois A Conversation with Yoann Bourgeois 懸止點 - 流淌於『絕對當下』的詩人 Point...
[中][ENG] 與燕、宇、春、徽談場地空間與創作 Yin, Yu, Chun and Fai on Space and Choreography
聞一浩 Daisy Chu 香港文化中心今年慶祝三十周年,邀請了本地四位資深舞蹈家梅卓燕、伍宇烈、楊春江及黃大徽合作《燕宇春徽》,首次同台各自編導作品。四位舞蹈家的背景不同,但對香港舞蹈過去多年的發展,有其體會與看法。由於篇幅所限,這裡集中談場地空間與創作的關係。 Hong...
[中][ENG] 舞蹈家文慧 Dance Artist Wen Hui 以身體介入歷史 記憶永不消散 The Body intervenes in history The memory never d
文惠 Wen Hui; 攝 Photo: Ling You-juan 尉瑋 Wei Wei 「我的身體裡有很糾結的東西。」舞蹈家文慧說。她成長於文革年代,又接受西方文藝思潮的洗禮。她對那紅色年代有著直觀的身體記憶,又在理智上不斷衝破、叛離,尋求自由。她曾任職於中國最頂級的主...
[中][ENG] 與常肖妮談舞蹈創作與教學 Interview with Chang Xiaoni about Choreography and Dance Education
常肖妮 Chang Xiaoni (北京 Beijing); 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Photo provided by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陳瑋鑫 William Chan 今年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邀請了來自北京的編舞常肖妮,把...
[中][ENG] 黃大徽:我們可否不討論「舞蹈是甚麼?」Dick Wong: Can We Not Discuss “What is Dance?”
「黃大徽,你幾得意,你扮唔識跳舞!」伍宇烈依然記得2005年在《民間傳奇》演後座談會聽到的觀眾「感想」。這個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演出是二人的正式合作。表演中黃大徽要與其他舞者做一些拉筋動作,他的柔韌度明顯較低,而他不時誇張呈現這個短處。
“Dick, you’re quite fu
[中][ENG] 專訪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衛承天 Interviewing Septime Webre, Artistic Director of Hong Kong Ballet
在香港芭蕾舞團(港芭)的《吉賽爾》首映當晚,我的友人匆匆看完演出後表示雖然這是她第一次觀看港芭的舞台演出,卻感到與這舞團相識已久──事實上,她已有了好幾位喜愛的舞者。在參與了港芭過去一季的快閃活動、公開綵排及教育論壇後,這股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而這些活動在衛承天的帶領下規模不斷增
[中] 專訪編舞陳凱:抽象不等於「看不懂」
陳凱喜歡用「流浪」來形容自己過去十多年習舞與創作的經歷。先是在上海金星舞蹈團擔任舞者,再獲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碩士學位,又去到紐約繼續深造,在簡寧漢和依莎朵拉.鄧肯的舞蹈團觀摩研習,及後在香港、上海、北京之間輾轉,最終回到香港這座東西文化交匯的城市,實踐自己花費多年心力創造的一整套
[中] 三個一模一樣的人
邱加希對未來的想像是一首狂想曲。她想創造一個陪伴自己的複製人,那不是電影《HER》內,跟主角互生情素的人工智能;那是不論外在與內在也與邱加希一模一樣的「人」。
[中][ENG] 教育非為即時,努力為了將來——訪紫荊盃得獎隊伍編舞及導師何祖宜與林昭蓉 Educating Not for the Present Moment, But Striving for
很多參賽者都會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在比賽中獲得肯定。在剛剛八月舉行的「紫荊盃舞蹈大賽2018」(下稱紫荊盃)林昭蓉(蓉蓉) 帶領著屯門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的學生們,憑著參賽作品《崩情城市》分別榮奪紫荊盃群舞表演賽金獎、「紫荊盃國際賽」群舞賽金獎及最佳編舞獎,和紫荊盃全場大獎。另一個
[中]寧靜致遠——與盤彥燊在飯桌上的訪談
盤彥燊提出了一個好主意,他邀請了我和《舞蹈手札》編輯Cathy到他家中吃飯,並親自下廚,希望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接受訪問。看著他煮飯時背影,觀察到他對工作的那份投入專注;他沒太多說話,只安靜地去完成他的「作品」。在準備食材及在最後的五餸一湯中,他都把食物佈置得仔細悅目,如同在進行一
[中]多空間《門》的背後——戲劇指導田戈兵
多空間於今年5月11-13日演出的《門》在文化中心劇場構建了一座從樓頂到地板的大型竹棚架,這相信是在香港舞蹈歷史中首次的舉措。這座偌大的竹棚把小劇場兩邊的觀眾完全隔開,觀眾只能看到面前的風景,但同時很想窺探對面的景像;並不斷地幻想對面傳來的聲音所帶來的意象,但卻只能從棚架底部的幾
[中][ENG]陳曉玲——不止於劇場的療癒 Gabbie Chan, Catharsis Beyond the Theatre
回想初次看陳曉玲(Gabbie)的作品,是新約舞流的環境舞蹈系列《藝.裳》。當時印象Gabbie是位相當有勁度的舞者。後來她《37ºC》、《交界記憶》及《人間獨白》的演出,又看見了另一種深沉的質感。除了演出,她近年亦擔任編舞並發表了一些作品如《第十六天》及《從零開始》。本年九月她
[中][ENG] 邱加希:一往無前的步行者 KT Yau Ka-hei: An Invincible Roamer
訪問照的拍攝地點,說好由邱加希提供。這位自初中時代住在深井、剛掄下今屆香港舞蹈年獎「新晉編舞」的嬌小女生,如同探險隊頭目,引領我們潛入汀九某個迴旋處,鑽下某條窄長樓梯,抵達別有洞天的行車天橋橋底,正是她私藏的秘密基地之一。
Having lived in Sham Tseng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