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略顯凌亂的《拼途》


1.《拼途》,編舞:黃狄文。 攝影:張志偉

城市當代舞蹈團新舞季的開幕演出,是黃狄文與舞團一眾舞者合作的《拼途》。單聽名字,我們已能猜出這將是一齣注重拼貼手法(collage)的作品。拼貼式舞作,向來以「形散而神不散」為要旨,但筆者觀遍整個作品,發覺編舞對於「形」與「神」的關聯,並未拿捏得當。

為和應作品名,整個舞作由九個小段落拼合而成。對於一齣長約七十分鐘的作品而言,分作九段的好處在於編排的靈活性更大、樣式更多元,予人視覺體驗上的豐富感,但危險之處在於,每個章節通常只有六、七分鐘左右,舞者的情緒與狀態通常來不及細心雕琢與鋪排,就被匆匆推入下一章節中,作品節奏難免顯得雜亂而有失順暢。開篇是舞者喬楊的一段獨白與獨舞。這一段落的妙處在於編舞糅合文本、舞蹈以及音樂等多種呈現樣式,且從舞者個體經歷這一細小卻貼心的切入點展開,縮窄了台上舞者與台下觀者的距離感。然而,在之後的章節中,喬楊的故事並未繼續展開,甚至結尾處也無交代,以至開篇這段獨舞,與作品中其它段落對照來看,多少有些牴牾與參差。而舞作行至後半段,舞台後側的一眾舞者相繼俯身堆放白石子的段落,亦顯得有些不明就裡。一個人的經歷也好,數個人的故事也好,編舞並沒有將它們講述成完整而圓潤的樣子,這實在教人遺憾。

編舞將舞作拆分成眾多小段落的原因,似乎是想為舞團裡每位舞者提供展示技巧之機會,但這種過分注重平衡與全面的做法固然可以避免顧此失彼,卻有些失了重心,進而影響到作品結構中的起承轉合。黃狄文過去幾年編創的作品,比如《思纏想後》等,雖說也是拼貼式架構,卻有紅繩等意象貫穿首尾;今次的《拼》中,各別獨舞及雙人舞段固然精彩,但湊在一起看,邏輯與架構並不清晰。似乎,編舞意圖講述的內容太多,卻囿於時間及空間的局限,難以全然舒暢地表達出來。

儘管結構略顯混亂,舞作中仍不乏閃光之處,比如第八段〈同窗〉中陳俊瑋與李家祺的一段雙人舞。兩位男舞者的雙人舞組合本就新奇,再搭配女大提琴家Wendy Sutter的豐沛且富韌性的旋律為背景音樂,豐富了性別及身份的層次,頗為耐人尋味。兩位舞者肢體語言表達得體,彼此間的互動飽滿且極富衝撞力,不論力道控制與情緒表達都恰到好處。

另外本次演出的燈光及佈景設計亦恰到好處。香港文化中心劇場的舞台本就不大,且舞作中相當多的段落需要由全體十數位舞者合力完成,如果佈景及燈光設計不佳,乍看上去恐怕會顯得擁塞且缺乏層次感。幸好,佈景設計師阮漢威與燈光設計師劉詩豪都是與舞團合作多年的拍檔,對於舞團及舞者風格十分熟悉。兩人均採用極簡主義手法,以白色為主色調,卻以不同樣態、不同滋味的白色,將那一張舞台的層次與空間感,以十足巧妙的方法呈現出來。

= = = = = = = = =

李夢 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不可救藥的古典音樂及美食愛好者。藝評文章散見於香港、北京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評論場次:2016年4月15日,晚上八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