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看《渾舞》

《渾舞》 是多空間舞團「『舞』可能系列」的第六個作品。這系列自1999年開始,作品主旨在探索劇場、舞蹈、表演與生活的關係,開拓舞蹈更多可能及可行性。看該系列的作品,的確發現創作人在積極地嘗試,勇敢地實驗,每次形式或內容均有不同。因此,每次看「『舞』可能系列」的演出都是一趟未知的旅程。

《渾舞》利用了香港文化中心劇場的環境,為演出營造了上下兩個不同的空間,上層是演出「聲音」的主要來源地(鋼琴則在下層演區內),音樂演奏及歌唱、文字朗讀;慣常的下層演區則是舞蹈及各式佈景裝置的所在。這次演出,集合了多位不同媒介的藝術家:音樂、文字、陶藝、攝影、燈光、視覺藝術及舞台設計等,在形式和意念上看到多樣的呈現。儘管舞蹈仍是主體,由於以協作形式進行創作,在演出中因而能看到不同藝術家的位置,在不同段落中各有輕重。當中,文字/頌唱的段落印象較為深刻。

《「舞」可能陸—渾舞!》;編舞及舞者:馬才和;攝:張志偉

觀眾入場時,馬才和及嚴明然已在演區中舞著,各式各樣的椅子在演區兩旁,惟獨觀眾席對面的一邊只有一張椅,舞者由場外敲著頌砵入場,給人一種寧靜與天地為一的感覺。緩緩吊起的銅鏡,與梁卓堃的音樂與俞若玫的朗讀叫人在腦海中產生不少想像。入場時,自己特別選了一個較高的位置,好讓自己與上層的演區處於同一水平,同時看到演區內的舞者。俞若玫的文字有種沉實的力量,跟梁卓堃低沉的音樂共同營造了肅穆的氣氛。文字的內容,叫人想起八九六四的景象:金屬的雨聲,鐵甲的怪獸,出門買麵粉卻再沒有回來等。

文字/語言在這次演出中的分量頗重(也許因為自己對文字較為敏感?),多個段落中都有文本朗讀,或者由梁卓堃及邱立信兩位音樂人唱出的歌詞或頌唱的文字,為演出增加了在樂音以外,由文字而來的想像空間,而朗讀聲與音樂聲也跟演區的舞動互相呼應。

舞蹈方面,文慧那一段椅子的場景最叫人印象深刻,對面孤伶伶的椅子叫人想到劉曉波,但也許是那許多位為公義而一去不返的維權律師、民運人士。當文慧把一張又一張的椅子架在身上時,讓人心情沉重。而其後的黃花圍成一圈,把橫卧在地及被櫈蓋著頭的馬才和圍住,像是清明祭禮,也可能是遙指彼岸的民主示威行動。多空間的作品一向關注社會現實,《渾舞》也就更見其意。

《「舞」可能陸—渾舞!》;編舞及舞者(左起):馬才和、嚴明然;攝:張志偉

四位舞者:馬才和、嚴明然、文慧和陳紹傑,各自的習舞背景不一,動作質感也頗不相同,但在各自舞動中,又有其相融之處。深諳街舞技巧的陳紹傑與具現代舞背景的馬才和對舞,彷彿是兩人對動作的一次細意討論。其後的一段席地野餐與群舞,也許是希望營造一個光明時光,但與全個演出氛圍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演出有可觀的部份,各個創作範疇也不俗,但整體卻嫌零碎,段落之間的關係不強,少了凝聚,觀眾也就難以全程聚焦。

===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舞」可能陸—渾舞!》

編舞:馬才和、嚴明然

評論場次:2019年5月12日15:00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