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孟加拉海洋舞蹈節經驗分享 — 訪問白濰銘、何明恩
孟加拉舞蹈聯盟去年在當地舉辦了首屆孟加拉海洋舞蹈節(Ocean Dance Festival of Bangladesh),為該國首個國際性的舞蹈節。香港編舞白濰銘、何明恩的作品分別入選該節,白更獲選參加節前的「Choreolab」。
反思沉澱與文化衝擊
Choreolab挑選了二十名編舞,跟隨加拿大籍編舞Sashar Zarif 作兩星期訓練,全體成員共同創作的作品亦於舞蹈節首晚上演。白濰銘說:「Sashar Zarif 是土耳其人[1],他自己是土耳其等民間舞出身,加上當代舞元素,算是當代民族舞風格。他會提出一些題目,然後全體編舞一同探究,再進行創作。當中固然有編舞技巧及概念,但一些人生道理、冥想等,和將大膽有趣的概念放進創作編舞上,對我更有啟發性。」
白從事編舞已好一段日子,沉澱反思比學習編舞知識的意義來得深遠,這也是他不惜犧牲其他工作也要參與的原因。「一直聽說孟加拉是一個傳統舞蹈之都,也難得有機會在這待上三個星期。畢業過後,有好一段時間不曾有機會跟志同道合的人專注在舞蹈這件事情上,算是給自己一個沉澱及淨化的機會。」
除他以外所有成員皆來自孟加拉及印度,對他不無文化衝擊。首個挑戰竟然是住宿、排練,甚至演出地方的昆蟲!那他如何克服文化衝擊?「遠道來到,唯有豁出去積極融入,算是一趟自我急速成長的旅程,讓我在往後的創作路可以更堅定。」另一個挑戰是Sashar Zarif挑選各人創作的部分動作,再配以民間舞的歌曲而成為最後演出。「我要由零開始學習孟加拉的民間歌曲,他們還給我一小節獨唱的機會!」
《Toilet Pump》;編舞:白濰銘;照片由白濰銘提供
海洋舞蹈節觀眾受落香港編舞作品
Choreolab過後,白的舞者團隊也飛到孟加拉演出他編舞的《Toilet Pump》[2],利用廁所泵的特性,令它們與舞者的身體產生意想不到的牽引及對立,過程逗趣幽默,同時讓觀眾重新審視物件與身體之間可能性。
一位來自台灣的舞蹈系老師認為《Toilet Pump》為現代舞帶來一些全新見解;一些來自東亞地區的舞者,亦覺得作品與他們對當代舞的一貫想像有很大分別。白則覺得很多孟加拉觀眾很樂意看到由新的概念衍生的舞蹈:「孟加拉人對舞蹈非常熱情,舞蹈產業很蓬勃也很活躍,民眾的參與度相當高。」演出在一個類似馬戲團的場地上演,超過八百名觀眾坐在觀眾席環繞半圓型舞台,大部分是當地人,對演出者來說場面是頗為震撼的。
另一位編舞何明恩則是首次參與海外舞蹈節,她的作品《Mammalistic: What Makes Us Human?》是一支雙人舞,兩個舞者同時是「人類」及「哺乳類動物」。「人類建立關係離不開禮儀規範及習慣,例如握手、鞠躬等,身體的觸碰可以是一瞬間的事;動物卻截然不同,牠們憑著本能反應、身體感知、生理需求,例如觸覺、嗅覺等,在瞬間決定建立怎樣的關係。十分鐘的演出中,我和另一位舞者Sabrina (黃杜茹)靠近/趨避、親暱/疏離、融和/抵觸,在人類文明化行為和原始動物性狀態之間不停切換。」
《Mammalistic》的首演獲得好評,一位來自芬蘭的藝術家認為作品非常暴烈同時非常溫柔,呈現一種原始的動物性。何說,在創作《Mammalistic》的過程中,她是以嗅聞為動機,去展開動作語言的創作。「我的創作基本上都是由行為開始,思考行為背後的意圖再去找尋適合的身體動作。」
《Mammalistic: What Makes Us Human?》;編舞:何明恩;攝:Asif Muhammad Musaddeque
觀摩孟加拉舞蹈文化
孟加拉舞者一般都是先學傳統舞蹈,不過近年歌德學院經常邀請德國舞者到當地辦當代舞工作坊,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窗口。白自己則對民間舞蹈有了一些全新看法:「他們的動作編舞都非常精彩,流麗漂亮,很值得我們去欣賞,而且很多舞者的技巧都很高超,我希望可以學習到當中的一些動作。」
何就觀察到不少年輕編舞都會用上孟加拉傳統舞的元素,同時加入一些當代舞的身體動作。「你會感受到他們渴望從傳統的框框突破,而當中有很多掙扎。例如他們傳統舞有一個很常見的踏地板動作,是有節奏的『咚咚』聲。年輕編舞也會用上這類動作,但用上更大的力氣去踏地板,發出的聲響聽起來就更像是在對傳統的控訴了。」
香港團隊於孟加拉海洋舞蹈節的合照;照片由白濰銘提供
[1] 編按:Sashar Zarif於伊朗出生並到土耳其接受教育,後移民至加拿大。
[2] 作品最初是香港舞蹈聯盟支援計劃的委約作品,五分鐘版本在2017年香港舞蹈年獎首演;其後發展成二十分鐘版本,在首屆伊斯坦堡國際藝穗節演出,這次在孟加拉演出的則是十分鐘精華版本。
==
文:容康頤、蕭恒
藝術行政人員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