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舞知之孜:藝術家作為評論人:舞蹈訓練、神經科學及審美評鑑

舞知之孜

藝術家作為評論人:舞蹈訓練、神經科學及審美評鑑

到底接受過舞蹈訓練的內行人會否更能夠全面地欣賞舞蹈呢?

Barbara Gail Montero指有舞蹈訓練背景的人觀賞舞蹈時,身體似乎有種內在共鳴(internal resonance),而未親身嘗過舞蹈的人體驗不了這種共鳴。她的文章引述多個科學實驗支持舞蹈訓練會讓觀者留意到舞蹈動作的細微分別。

實驗利用功能磁振造影(fMRI)測試芭蕾舞者、巴西戰舞舞者及一般人,發現芭蕾舞者及巴西戰舞舞者觀賞自己所專長的舞蹈片段時,大腦負責預備動作及實質運動的區域會有較強反應。而同樣實驗比較舞者開始排舞前及排舞五星期後,在觀賞排練作品的動作亦有同樣分別。

這實驗結果是否需要舞者身體確實跳過這些舞蹈動作?抑或如舞評人長時間觀察也有同樣結果呢?於是有另一個實驗便嘗試讓男女舞者觀賞一些女角專屬動作、男角專屬動作及中性動作。實驗結果顯示男女舞者分別在觀賞各自性別專屬動作時,大腦相關區域會比較活躍。假設男女舞者平時排練看到自己性別與另一性別專屬動作時間相若,則只因為舞者跳各自性別專屬動作的時間不同,才產生不一樣的實驗結果。

專業舞者觀察舞蹈動作時大腦會有較活躍反應,是否代表他們的感知也會隨舞蹈訓練而有所影響呢?Montero再引述另一個實驗說明。實驗中舞者與非舞者觀察和比較幾組芭蕾舞步的光點動畫(point-light display)有否差別。舞者比非舞者更能指出有細微分別的光點動畫。因此舞蹈訓練不僅使舞者有較活躍大腦反應,亦有更仔細及敏銳的舞蹈感知。

科學實證不直接等同審美經驗。不過,我們至少可合理地認為舞者能通過運動感知(motor perception)更好地觀察某些審美特質。Montero認為受過舞蹈訓練的人欣賞舞蹈時,部分審美歡愉來自於運動感知,即在自己身體內感受到眼前舞者動作。舞評家John Martin亦指出不但舞者藉著動作表達想法,觀眾亦必需用動作理解舞者的動機及他們想表達的意念。因此Martin認為人必需運用「動覺同感」欣賞舞蹈。Montero觀察到不少知名舞評人的書寫不僅限於視覺經驗,也強調運動感知經驗。

這現象衍生兩個問題:這些舞評人是否真的有這種運動感知經驗呢?為何這些經驗與審美相關?Montero回應除非我們有很強理由質疑這些舞評人未能描述自身經驗,否則我們通常會信納他們觀賞舞蹈時,確實有這種經驗。未能感受到這些動覺經驗的人至少應該持開放態度,直到他們親身嘗試舞蹈,從而誘發他們自身的動覺反應。當舞評人普遍認為動覺經驗與審美相關,我們亦可合理地接納這看法。

Montero通過實證數據反映接受過舞蹈訓練的人觀賞舞蹈時會有不同的神經及知覺反應。而動覺感知使觀者可以欣賞到舞者動作的審美特質。因此,舞蹈訓練能讓人更好地識別舞蹈的某些審美特質。這是否表示好的舞蹈評鑑必需具備這種識別能力呢?Montero持開放態度。因為這能力亦有機會使人過份專注舞者動作,而忽略舞作其他元素。她認為也許最好的評論人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既需要親身練習過,亦需要學習欣賞作品的知識。理論與實踐兼而有之。

下期《舞蹈手札》將討論Carroll及Seeley的文章。

註:本文主要參考Barbara Gail Montero, “The Artist as Critic: Dance Training, Neuroscience, and Aesthetic Evaluation”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l. 71, No. 2 (Spring 2013), pp. 169-175.

===

馮顯峰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專研康德哲學及美學;藝術行政人員及舞蹈撰稿人。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