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傳統中見新意的現代中國舞 ——專訪莊陳波談La P en V優之舞《不死的祭禮》

文:李夢


自從2008年與譚玉芳一同成立舞團La P en V優之舞以來,資深舞者兼編舞家莊陳波一直思考如何在當下的社會及文化情境裡創新中國舞。從《天問》到《板畫.人生》再到2017年首演的《不死的祭禮》,莊陳波不斷在中國舞傳統中注入新鮮元素,試圖打破「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之間不必要的框限,在不同元素、不同舞蹈語彙的交匯與糅合中,尋找某種「共生」的可能。

《不死的祭禮》中的其中一幕:〈洗禮〉;攝:Meet in Beijing Arts Festival

作為今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的節目之一,《不死的祭禮》原訂於九月二十五及二十六日在上環文娛中心劇院演出[1]。作品以片段式構成,九個章節,九個故事,如夢似真,邀約觀眾一同思索時間的流轉、世事的更迭與命運的起落。莊陳波告訴我,從2017年香港首演,到2019年獲邀前往「相約北京藝術節」演出,再到今次回到香港重演,每一次,於他而言,都是無法複製的獨特經歷。

創辦La P en V優之舞之前,莊陳波在香港舞蹈團跳了十多年舞,對於中國舞的技巧、程式和規範等,可說是駕輕就熟。2008年創辦舞團後,莊陳波希望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沿循中國舞的傳統,另一方面又能在現代的、當下的語境中汲取養分。對於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嘗試,既為他的舞作贏得不少忠實觀眾,也曾經引來一些懷疑甚至批評。「有人說我們的作品『不倫不類』。」莊陳波笑道:「跳中國舞的舞者,會認為我的作品是現代舞;而現代舞者呢,又覺得我創作的是中國舞。」

這些所謂「不倫不類」的質疑,反倒令莊陳波更執着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透過不斷的思考、嘗試以及探索,為兩條原本並行的線,找到某種匯合的可能,即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現代中國舞」。在《不死的祭禮》中,有一段名為〈心路》的獨舞,舞者抖動肩膀的動作以及背景音樂中的馬頭琴聲,都明顯受到蒙古族舞蹈的啟發,而舞段的設計與表意的方法卻是簡約抽象的,尤其突顯現代的意味。在此前的作品《板畫.人生》中,道具用的是中國舞常見的傘,卻是除下傘面、僅餘傘骨的傘,又在傳統中見出新意。如是例證,在莊陳波的作品中屢見不鮮,或可解釋他過往一系列「現代中國舞」作品的特質所在。

《不死的祭禮》中的其中一幕:〈印記〉;攝:Meet in Beijing Arts Festival

成立舞團並編創作品的十多年來,幾乎所有莊陳波作品的靈感之源,都來自自身的經驗與感受,《不死的祭禮》亦不例外。三年前編創這部作品的時候,莊陳波經歷身邊數位親友離世,困頓之中、哀傷之餘,他轉而更執着並深入思考生命的意涵與價值。九個片段中,有彷徨輾轉、有憂傷、有失而復得,也有漸行漸遠的無奈。創作者把玩「時間」這概念,用獨舞、雙人舞以及群舞等不同形式及組合演繹這些片段,令到各個段落在獨立成章的同時,又呈現出起承轉合、彼此呼應觀照的邏輯架構。

此番香港重演,與此前兩次演出相比,基本的架構與篇章鋪排並無太多調整,最明顯的不同在於舞者。「今次加入了兩位新舞者,希望新的舞者加入,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的火花。」編舞多年、對香港舞壇不乏了解的莊陳波,尤其鍾意與不同背景、不同特質的舞者合作。在他看來,芭蕾舞者、中國舞者以及現代舞者,彼此之間不必劃清邊界,完全可以嘗試跳出既有框架,由此及彼,再由彼至此。如是互相審視與彼此借鑒,方可見創作如源頭活水,汩汩不絕。有些人擔心不同背景的舞者參演同一部作品,需將大量心力用來磨合,唯恐吃力不討好,而莊陳波看重並熱衷的,恰恰是「磨合」本身。即便是同一個動作或同一處場景,由不同舞者演繹,呈現出的效果可能迥異,可能將觀眾引向全然不同的氛圍與觀感之中。而這,正是「磨合」的奇趣所在,也是他一直堅守的、指向當下與此刻的創作理念。

莊陳波不單樂意與不同背景、不同性情的舞者合作,也不斷尋找外出巡演的機會,為香港年青舞者,也為香港原創舞作尋找展示與交流的平台。從2013年至今,莊陳波帶領舞團去過捷克、斯洛伐克及美國等地參與國際舞蹈節演出,並曾參與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PAMS)及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最近一次就是去年參與「相約北京藝術節」。演出前後,均有不少觀眾主動與他們討論舞作編排以及道具佈景等,分享自己的觀演心得,尤其讓莊陳波覺得感動。

「演出之後,哪怕現場只有一個觀眾受到觸動,我已經覺得很好、很滿足。」在莊陳波看來,中國舞作品若能植根當下、回應今日觀眾的訴求與心聲,應可常演常新,生生不息。

《不死的祭禮》中的最後一幕:〈無盡的終結〉;攝:Cheung Chi Wai

-----------------------------------------------------

《不死的祭禮》

首播:2020年9月27日16:00

網上重溫:2020年9月27日至9月30日

[1] 編按: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已宣佈轄下之表演場地繼續暫停開放,原訂之現場演出已改為網上播放,9月27日至30日免費播放。

==

文:李夢

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不可救藥的古典音樂及美食愛好者。藝評文章散見於香港、北京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Tag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