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關於舞蹈x技術的二三事 = 未來舞蹈四問

文:譚之卓


舞蹈X技術,即舞蹈跨界技術。不同於舞蹈+技術。跨界的互動程度超越並置。舞蹈跨界技術指向新興技術(emerging technology),而跨界作為動詞,賦以技術主體性。「X」指跨界,也暗示跨界結果的未知,即未來舞蹈。那是尚未存在的舞蹈,所以要實驗、探索、創造。


未來舞蹈的定義是開放、流動的。過去舞蹈的主流認知以人的有機身體和動作為出發點,而技術或機器則預設了迭代升級的方向,兩者的深度互動會產生許多可能性。探索未來舞蹈,需要提問、實驗,從多元可能中選取、提煉而成作品。過程中,傳統的理念和方法學會面臨沖擊甚至顛覆。


對未來舞蹈跨界技術的認識論框架,可以從表演、游戲、電影、數字媒體等多元角度搭建。以下4問,是我在新作品《加速次元》(9月在西九文化區演出)的創作過程裡的一些思考,旨在分享,也有將舞蹈的探索延伸到文字形式的意圖。


《加速次元》/ 攝: 譚之卓



《加速次元》/ 攝:馮偉新



《加速次元》/ 攝: 譚之卓


1. 動作捕捉所捕捉的,就只是動作嗎?


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 簡稱mocap)由傳感器、攝影機或頭戴顯示器等硬件結合軟件,將真人的動作轉化為數據,然後呈現為動態影像。我在《加速次元》中使用的系統是Perception Neuron,它能讓舞者主動地將動作變成數據,使用方式是把17個傳感器「綁定」在三個舞者的身體表面。編舞可以對舞者的動作進行編排,也可捕捉動力本體(kinetic-ontological)的習慣,使虛擬化身(avatar)能夠看似有意識地舞動。


我感興趣的是三個舞者如何在動捕的脈絡中協作創作。舞者總會在交接的位置去琢磨,怎樣以個人的動作去驅動(activate)別人及周圍空間的變化。在動作之外的形而上層面,這讓我看見及思考他者的偶然干擾,和表達虛擬存在的欲望。舞者身體細小的轉動會牽動虛擬骨架的扭轉,轉移到游戲引擎中的化身,有時仿佛激活身體潛在的記憶,更多的情況是重塑身體之間的動機。動作,不只是動,movement is more than motion。




《加速次元》/ 攝: 譚之卓


《加速次元》/ 攝: 蘇嘉敏



2. 擴張實境能從本質上改變觀眾的身份嗎?


擴張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指透過攝影機影像的角度精算,加上圖像分析和設備的運算能力,讓熒幕上的虛擬世界(數碼物)能與現實世界場景的影像進行結合及互動的技術。


《加速次元》邀請觀眾作為體驗者進入數碼化時空,參與本體的實踐。參與者有特定的角色,用行動去捕捉虛擬的動態。透過技術設備,數據在物理現實之中流動,為她們創造了主體性,建立與環境互動的意義。演出、互動的空間超越身處的物理存在,到達手上的屏幕。這是一種賦權、共創的實驗,脫離藝術家獨創獨裁的傳統主流舞蹈模式,和元宇宙、Web3的去中心主題有所共鳴。


《加速次元》/ 攝:Tristan Braud


《加速次元》/ 攝:譚之卓


《加速次元》/ 攝:Nelson Lai


3. 世界構建能夠成全開放的時空嗎?


世界構建(World building)是想象、設計和實施價值的創造行為。電影《阿凡達》中的生命形式、語言文化、環境和社會經濟政治都為整體的虛構世界編制了複雜豐滿的脈絡。


世界建構的范疇,遠遠超越布景道具服裝造型等傳統舞台設計技藝。視野必須更宏觀、更深入。我和創作團隊思考身體的存在和在場(presence)的時空狀態,要同時兼顧實體舞者和虛擬化身的雙重身體模式,和技術工具之間的聯繫,然後築構視覺體系與敘事體系。虛構的世界的本質含開放性,舞者、化身、觀眾及機器的互動,不是全部完美記錄在控制台成為提示(cues),然後一個個啟動播放。技術故障(glitches)會在意料之外的時間空間、以不可預測的模式出現,像即興,沖擊這世界的可控性。但是,裂縫可能指向自由。


《加速次元》/ 攝:譚之卓


《加速次元》/ 攝:譚之卓


4. 計算機可以超越工具的身份嗎?


計算器是文明史上最深刻影響人類的技術體系。舞蹈跨界先鋒簡寧漢(Merce Cunningham)晚年進行計算器編舞實驗,與團隊設計了Dance Form,突破身體表達的形式。新的方法學內含的核心美學理念,不再以人的情感為中心,將身體極致地拆解,探索作為目的、指向自身純粹、別無其他指涉的動作。

Still image provided by Paul Kaiser and Shelley Eshkar, Merce Cunningham's Biped


進入舞蹈的歷史脈絡然後跳出,再轉軌進入新的技術媒體,是我個人創作所選擇的實驗路徑。在前作《傳感鄰接》中,我透過計算系統將數據轉換為虛擬環境中化身的運動,一方面是嘗試分解動作來揭示內在的元素,另一方面是再創造舞蹈的「被看見」,發現其中可能的新體驗和新審美。編程和現場的操作,並非常人以為的全然按部就班。不穩定性的因素會出現,需要創作者去處理,甚至重新出發(reboot)。我用的計算機系統並沒有人工智能的成分,但我能感知到機器可能存在的潛力將會超越工具的身份。

《傳感鄰接》​​​​/ 攝:黃漢樑,Guido STUCH


Still image provided by Dr. Bravo


人類正置身於技術推動的文明范式轉換(paradigm shift)的開端。幾千年的藝術傳承,人類中心主義是強大的正典(canon)。除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以至太空技術也沖擊著這正典;社會科學、哲學的價值思考和社會的行動主張也挑戰許多建基於過去的主流觀念。我發現去往舞蹈與技術接壤之境,探索未來藝術的可能,是歷險之旅。創作者不只是學習、應用新工具(或玩具)而已,更需要意志去質疑~再了解~重構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就算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呈現與虛擬虛構融為一體,藝術與人自身、與世界,依然存在真實的(非虛構的)維度。我們在思考、感知舞蹈或技術的時候,必然會遇到間隙,可以進入人和世界的底層、核心。自己要決定,願意走多遠多深。

《加速次元》​​​​/ 攝:康彥博@Moon 9 image

==

譚之卓

專注於存在/在場和身份的舞蹈跨界藝術家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