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在舞蹈將要……之前——對不加鎖舞踊館「dance-to-be」平台譚雪華作品的一些觀察
文:董言 近期關於不加鎖舞踊館(Unlock Dancing Plaza)「dance-to-be」平台的辯論陸續展開[1],類似的思想交鋒對整個舞蹈生態來說不可不謂之難得,但也再次證明策劃、創作、觀看和評論之間需要更充足的溝通機會,更準確的語言表達。「dance-to-b...
[中] 探武尋舞——關於身體訓練體系的構想淺評香港舞蹈團《凝》
文:謝嘉豪 香港舞蹈團從2018年起,開展了名為「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下稱計劃),旨在「通過以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間的互動、了解、訓練和實踐,為香港舞蹈團和中國舞蹈的創作題材提供創新兼具香港特色的元素;並為中國舞蹈訓練體系帶來新思維。」整個計劃分三...
[中] 安身之難:梅卓燕與《最後一夜》
文:查映嵐 和梅卓燕的訪問約在九龍城一家咖啡店。桌子靠近後門,門外簷蓬嘩啦嘩啦地傾倒著雨水——這是夏末最後一個暴雨天,濕氣困在密集高樓之間,到處漫溢著這季節獨有的滯悶氣味。閒聊時,大家不免說起近日的雨和濕氣,梅卓燕輕描淡寫地說起,「跳舞人的身體對天氣特別敏感,遇著這種天氣,...
[中] 如何(不)玩,如何(不)動,如何說(不) 訪問三組舞蹈新鮮人及藝術顧問
文:羅妙妍 經歷了意外驟成常態的2020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之「舞蹈新鮮人」系列,計劃於今年年底展出三位青年編舞家的全新創作。既謂「新鮮人」,新在創作人年資或展出作品數量,鮮在通過創作叩問的急切與銳利──「新鮮」就是稜角,就是疑惑,就是不安於室。世道乖謬,風雨如晦,發問...
[中] 《佚乙》的「雙生」
文:董言 江穎儀和郭芷盈開始向大家介紹「脈輪」(Chakra),其中令我著迷的地方並不限於如何調動能量,而是脈輪反映出的生命經歷,就像人生的劫數,每每到達一個階段卻會以不同樣貌浮現,它們停駐在脈輪的循環中,人生的功課便是不斷解決預期而至的挑戰。那麼,當自己不再是伶仃一人面對...
[中] 傳統中見新意的現代中國舞 ——專訪莊陳波談La P en V優之舞《不死的祭禮》
文:李夢 自從2008年與譚玉芳一同成立舞團La P en V優之舞以來,資深舞者兼編舞家莊陳波一直思考如何在當下的社會及文化情境裡創新中國舞。從《天問》到《板畫.人生》再到2017年首演的《不死的祭禮》,莊陳波不斷在中國舞傳統中注入新鮮元素,試圖打破「傳統」與「現代」、「...
[中] #人為景觀#數碼進行式#李偉能#董言#吹水#長文#頭盔
文:董言 #蒙娜麗莎#對你邪魅一笑#大衛#慌張穿戴衣裳#韓熙載#的宴會上#綠腰#原來跳的是嘻哈#丘吉爾#緩緩悶一口雪茄,嚴肅地吐出髒話。 科技新陳代謝,要讓「靜態的」(static)繪畫、雕塑與攝影運動起來簡直易如反掌。如今世代,甚至不只要「睇」其飛足踏步,還要「命令」它們...
[中] 也談「階段展演」的意義
最近香港有幾個創作研習平台相繼推出「work in progress」階段展演活動,其後也出現了一些關於這些階段展演的「觀察」。細讀之下,我不禁為文中觀點與態度所驚詫。本想一笑置之,但有些話埋在心裡還是不吐不快。 我不是舞蹈界的人,但看到舞蹈界對「階段成果呈現」這種在其它藝...
[中] 編舞,身心的角力者
疫情再趨緩和,表演場地逐步重開,此時城市當代舞蹈團為觀眾帶來《流轉✕思浪潮》。三位年輕編舞邱加希、柯志輝、馬汶萱,經歷了近年劇場內外的動蕩,各自透過創作省思個人、社會與世界的變化。 《流轉✕思浪潮》包括三個全新短篇作品:邱加希的〈遮詮〉、馬汶萱的〈饗宴〉、柯志輝的〈不息〉,...
[中]身體實驗場— 舞x武劇場《凝》的創作旅程
[中]身體實驗場——舞x武劇場《凝》的創作旅程 文:陳瑋鑫 不經不覺,香港舞蹈團首個策劃的跨界藝術研究項目,為期三年的「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已經來到最後一個階段「深化實踐及創作排練」。一眾參與的舞者兼研究員,一方面延續每個星期的武術工作坊,彼此一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