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ENG]以武術訓練開發肢體表現
談舞蹈與武術研究的體會與觀察
Developing physical expressions through martial arts
Findings an](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1a5e326ab6374e2f946e94f17f152833~mv2.pn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5,enc_auto/c8ae2a_1a5e326ab6374e2f946e94f17f152833~mv2.png)
[中][ENG]以武術訓練開發肢體表現 談舞蹈與武術研究的體會與觀察 Developing physical expressions through martial arts Findings an
[中]以武術訓練開發肢體表現 談舞蹈與武術研究的體會與觀察 文:陳瑋鑫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從門派、技術,到兵器、套路皆種類繁多,其中不少動作元素亦有滲進至不同的表演藝術內,不過有關這方面轉化的系統性分析卻並不多見,特別是在中國(傳統)舞蹈研究這一個範疇。香港舞蹈團現正進行中...
![[中]有關《O》的圓與緣](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873116cf6c6b4bbeb96ae79b9720ee5c~mv2.pn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5,enc_auto/c8ae2a_873116cf6c6b4bbeb96ae79b9720ee5c~mv2.png)
[中]有關《O》的圓與緣
從去年火紅的社會運動,到刻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香港人的生活無不大受影響。然而,面對眼前困境,藝術家又怎樣能夠以創作去回應當下呢?曾任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舞者及駐團藝術家的舞蹈家邢亮,與跨界視覺藝術家又一山人(山人),繼三年前首度於舞蹈電影《冇照跳》中合作後,再次聚首,創作全新
![[中]想見你(和你的藝術)
— 橫濱表演藝術交流會及周邊節目經驗談](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2e96a8ed17a443bfb6458ff94e72ab63~mv2.png/v1/fill/w_344,h_194,fp_0.50_0.50,q_95,enc_auto/c8ae2a_2e96a8ed17a443bfb6458ff94e72ab63~mv2.png)
[中]想見你(和你的藝術) — 橫濱表演藝術交流會及周邊節目經驗談
在新冠肺炎疫症的陰霾下,今屆日本橫濱表演藝術交流會(TPAM)在2月8至16日有驚無險地順利舉行。交流會節目主要分為三大範疇:匯聚各種交流活動的「TPAM Exchange」、由策展團隊委約或邀演作品組成的「TPAM Direction」、本地及海外團隊報名參演的「TPAM Fr
![[中] 先研習南方武術,後啟發舞蹈創作—— 談「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的研究方法](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78aef5536df9450d9b6cb0955df9723e~mv2.pn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5,enc_auto/c8ae2a_78aef5536df9450d9b6cb0955df9723e~mv2.png)
[中] 先研習南方武術,後啟發舞蹈創作—— 談「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的研究方法
談到中國武術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可能很多人都會即時想起太極。除了作為舞者晨課訓練,鍛煉身心,台灣更有不少舞團將太極導引入舞蹈訓練與創作當中,把淵遠流長的身體文化傳統融入當代創作,雲門舞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香港舞蹈團在策劃其首個跨界藝術研究項目「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

![[中]孟加拉海洋舞蹈節經驗分享
— 訪問白濰銘、何明恩](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6755a3d61ee74b08837106dd898d2ae8~mv2.jpeg/v1/fill/w_344,h_258,fp_0.50_0.50,q_90,enc_auto/c8ae2a_6755a3d61ee74b08837106dd898d2ae8~mv2.jpeg)
[中]孟加拉海洋舞蹈節經驗分享 — 訪問白濰銘、何明恩
孟加拉舞蹈聯盟去年在當地舉辦了首屆孟加拉海洋舞蹈節(Ocean Dance Festival of Bangladesh),為該國首個國際性的舞蹈節。香港編舞白濰銘、何明恩的作品分別入選該節,白更獲選參加節前的「Choreolab」。 反思沉澱與文化衝擊...
![[中]《香港當代舞蹈歷史、美學及身分探求》的啟後](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0fcc9cf116924e2ba2ea5bcebcc4fb0b~mv2.png/v1/fill/w_343,h_240,fp_0.50_0.50,q_95,enc_auto/c8ae2a_0fcc9cf116924e2ba2ea5bcebcc4fb0b~mv2.png)
[中]《香港當代舞蹈歷史、美學及身分探求》的啟後
修讀藝術行政碩士時,為了以現代舞個案來討論「香港性」,我進行過文獻回顧,發現雖然有香港舞蹈作品評論,但研究論文,不論任何語文的,極稀少。十年後進行「香港舞蹈口述歷史」計劃時,情況沒有改變。[1]及後在一次香港各大學1970-2000年純藝術碩士及博士論文主題的整理中,我發現...

![[中]觀眾如何參與藝術家的創作探索?
記「舞蹈共生」— 國際舞蹈藝術家交流計劃展演](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8ae2a_f869f6f146654017b5f3c720bdd7f59a~mv2.jpg/v1/fill/w_344,h_229,fp_0.50_0.50,q_90,enc_auto/c8ae2a_f869f6f146654017b5f3c720bdd7f59a~mv2.jpg)
[中]觀眾如何參與藝術家的創作探索? 記「舞蹈共生」— 國際舞蹈藝術家交流計劃展演
「港」「意」 創新交流展演;創作研究:露娜.聖莉妮、伊蓮妮亞.羅曼諾、陳偉洛、洪俊樂、廖月敏、陸慧珊、邱加希; 攝:Cheung Wai-Lok 藝術創作是一趟沒有終點的旅程。藝術家應個人的藝術觸覺開始創作,當中需要深化概念、雕琢表演的形式結構、構作創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