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黑盒中見《Until the Night Falls Away》

文:蘇桔


疫症肆虐三年,人與事被困住,生命更顯軟弱無力,人如何活著、如何走過黑暗進入光明?後疫症時期,被迫停擺過的劇場活動恢復,演出如雨後春筍之際,Kelsey Ang第一次搬演長篇編舞作品《Until the Night Falls Away》,試圖在舞台探索活著的感受與自由。這課題不算創新,卻想必是編舞誠實面對自己的探索。


《Until the Night Falls Away》/攝:To Wing(照片由 Kelsey Ang提供)


作為舞者,舞動身體時,也許最能感受自己活著。作品初段,以音樂配合Angelina Naujoks原創英文詩為旁白,例如「Actions erased by darkness, the night remembers nothing; So I dance, hoping to be infinitely in this trance」,清晰地點明編舞對舞蹈的渴望:即使黑暗隱沒了動作,夜晚將一切遺忘,我仍一直跳舞,願能沉溺至地老天荒。


黑盒劇場內,幾幅白紗布垂下,兩匹、三匹、兩匹,將舞台分為前、中、後三排空間。空間的氣息是藍的,橙光從左上往右下斜照布匹,企圖畫出寂靜的夜。開始時,琴音與弦樂輕柔低吟,舞者三女一男從右邊步出,各站一匹布後,側向觀眾,兩手抱肘在額前,屈膝、躬身、擺臂……他們起初同跳一個舞步,後來個別獨舞,亦有不同組合的雙人和三人舞,展示當代舞常見的技巧:兩人互相支撐的抗力平衡、空間進出的來回探索,表達各自的努力或掙扎,或相互的依偎、支持、探索等。獨舞時,男舞者背部逐個逐個關節和肌肉活動,女舞者全身流暢柔軟擺動,是好看的;然而群舞時,部分未夠整齊同步,雙人動作亦間中顯得勉強。


《Until the Night Falls Away》/攝:To Wing(照片由 Kelsey Ang提供)


編舞刻意安排舞者在布匹後跳舞,造出矇矓及前後層次效果,或設計舞者在布匹之間進出穿梭。不過,紗布列陣令舞台空間更為狹小,布匹有時顯得阻礙舞蹈動作,而且,舞者常在台前近觀眾席演示的地面動作,也被前方觀眾的身軀阻擋了。布匹作用最顯著的時候,是在作品中段顯示投影,中間位置出現一個以眾多小白方塊砌成的人形,慢動作移動手臂、活動身軀;與此同時,四位舞者背對觀眾,在布與布之間緩慢步向後方。人形投影大約幾分鐘後消失,音樂轉換,作品進入下個段落。這個小片段代表甚麼?是一塊塊碎片,構成一個「我」;還是一個又一個人,構成一個「我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訊息並不明確,只是如此一問,老問題又出現:舞蹈必須看得「明白」嗎?


尾聲一段,聲音傳來鳥叫蟲鳴,舞者各自在布匹後,或爬或蹲,或伸手往地上、在布邊探索,有的身體如成了獸或蟲爬行,彷彿在大自然間找到了自在。最後,舞者將布匹末端捲起、打結,曾經被阻隔的空間被打開,舞者四散,甚至退坐到觀眾席走道上回望舞台,他們當中有人用國語或外語,分別說了一句話。舞者的話聽不清也聽不明白,估計他們並不是要觀眾聽明白,倒像在用母語對自己的內心說話。活著的感受與自由,就是切實在當下活著時,每一個當事人才清楚。




《Until the Night Falls Away》

Kelsey Ang

編舞:Kelsey Ang


評論場次:2023年3月30日 20:00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

蘇桔


滄海中的一滴,大漠裡的一粒,穹蒼下幾乎看不見的一點,上帝的精心傑作。


Related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