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Giselle 跳出迷人新格局

Updated: 5 days ago

文:鄧蘭


香港芭蕾舞團全新編排《吉賽爾》(Giselle),邀來國際舞星馬修 · 鮑爾(Matthew Ball),瑪麗安莉拉.努尼斯(Marianela Nunez),維克多 · 凱塞塔(Victor Caixeta)及康斯坦丁.艾倫(Constantine Allen) (代替受傷的曉高.馬尚(Hugo Marchand)) 參予特定場次,我看了6月1日下午2:30 由馬修(Matthew)及 瑪麗安莉拉(Marianela)的演出。今次由瑪麗安莉拉(Charla Genn)及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衛承天根據佩柯拉里與柏羅的版本改編。情節跟過去版本大致相同,只是某些場口的編排不同,並以早期簡潔自然的舞風為主。但最大收穫並不在編舞方面,而是一雙男女首席所帶來的細致演繹,讓人重新領略這個舞碼迷人之處。


《吉賽爾》由左至右Matthew Ball, Marianela Nuñez / 攝:Tony Luk(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吉賽爾》由左至右Matthew Ball, Marianela Nuñez / 攝:Tony Luk(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這個舞碼看過多次,今次仍有驚喜,主要是首席男女舞者予人很強的CP(配對)感,尤其飾演女主的瑪麗安莉拉(Marianela),她除了在舞姿和技巧上予人上乘功力外,還透過肢體各種細微動作和反應,散發出少女的神情、輕盈、甜蜜和可愛,温婉中又見靈巧。馬修(Matthew)飾演伯爵,年青,俊俏,細心,同樣很懂運用舞姿以外的身體語言來表現男主角的吸引力。他跟瑪麗安莉拉(Marianela)都有很強烈的CP感,完全把角色昇華,觀眾非看到舞者,而是活生生的人物。第一幕尾段,吉賽爾(Giselle)知道愛人原來是伯爵且已有未婚妻,柔弱的身軀在受刺激下由傷心、痛苦到絕望、最終失常,倒地而亡連串過程瑪麗安莉拉都非常入境,這是少見的細膩演繹。馬修在第二幕一節連續多次跳起在空中拍腿,亦展現了個人魅力,那是在技巧之上的另一層次。瑪麗安莉拉的吉賽爾無論第一幕的少女抑或第二幕的幽靈,每個動作都不只是展示技巧,而是結合了人物的心理狀態,細致柔美。二人演出了吉賽爾的動人神彩,感染力十足。


《吉賽爾》 /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吉賽爾》 /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除男女主角,群舞在兩幕的吉賽爾也十分重要。上下幕各有重點,第一幕是農村村民各式樣的群舞;第二幕就是經典的幽靈舞。編排上第一幕群舞稍為短小爽快,沒有加插額外儀式,讓觀眾更聚焦在農村少女吉賽爾和阿爾伯特Albrecht)伯爵身上。第二幕多段幽靈舞亦有較多變化,不過整體編排以略快的節拍為主,服裝的設計本令舞者不大像幽靈,加上整體動作都比較多,就少了這幕令人期待的一份神祕感和空靈感,尤其是當女群舞者逼近男一、二。本來較快的節拍不是問題,但感覺舞者不大像幽靈。不知是否香港芭蕾舞團的舞者較多演現代芭蕾,古典舞式就未夠幼細,柔軟度不足。一直看好的汪慶欣演性格或較現代的角色十分得力出位,但回歸古典,技巧依舊,卻欠古典神韻,肢體未夠放鬆,演幽靈之后瑪華(Myrtha)不曾散發出應有味道。至於男女主角的段落依然是最迷人的部分,無論任何節拍馬修跟瑪麗安莉拉都做出漂亮畫面;而由香港芭蕾舞團首席舞者葛培治(Garry Corpuz)飾的獵場看守人亦表現出色。


《吉賽爾》 / 攝:Tony Luk(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吉賽爾》 / 攝:Tony Luk(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群舞瑰麗多采,尤其幽靈群舞媲美天鵝湖池畔經典,女群舞者在一襲襲白色芭蕾舞衣中高雅素潔,加上優美的幽靈舞姿,奠定原創在古典芭蕾中的地位。新版雖不盡同,予人清新感多於古典味,但在現階段,可能更適合香港芭蕾舞團舞者的風格。個人認為古典群舞比獨舞更難掌握好,這次版本的輕盈更貼近群舞演員所長。另外必須稱讚這台節目的佈景和服裝(尤其第一幕),把古典浪漫的氛圍和色彩自然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可以說這是香港芭蕾舞團的強項,也是觀眾喜愛入場原因之一。盡量呈現瑰麗的場景,滿足了欣賞古典舞碼的觀眾期望,絕對是成功的要素。


《吉賽爾》 /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吉賽爾》 /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 香港芭蕾舞團 提供)


《吉賽爾》

香港芭蕾舞團

編舞:查爾拉‧格安、衛承天 (根據佩柯拉里、栢羅版本改編)

評論場次:2025年6月1日 14:30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鄧蘭

專業舞評人及專欄作者。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