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在舞蹈將要……之前——對不加鎖舞踊館「dance-to-be」平台譚雪華作品的一些觀察

文:董言


近期關於不加鎖舞踊館(Unlock Dancing Plaza)「dance-to-be」平台的辯論陸續展開[1],類似的思想交鋒對整個舞蹈生態來說不可不謂之難得,但也再次證明策劃、創作、觀看和評論之間需要更充足的溝通機會,更準確的語言表達。「dance-to-be」平台經歷兩次延期後,終於在十月二至四日面對更多觀眾演出。策劃人李偉能和藝術顧問Human Wu秉持平台對「階段展演」的一貫態度,期待觀眾參與「構作過程」(dramaturgical process),齊心為兩位創作者——譚雪華和何明恩——及其作品建言獻策。每當展演結束,主辦者便邀請所有觀者留步討論;不同於一般的演後藝人談,此環節發端於觀者反饋的「關鍵詞」,主要由創作者向來訪者提問。觀察雙方之互動,我依舊感受到「期待落差」帶來的隔閡,但透過反覆的詰問與釐清,即便有問題在當下難以消解,事後想來,這些落差還是貼合平台宗旨的。


Human曾在文章回應道:「平台策劃注重過程,不等於觀眾能看到過程,階段展演呈現的是階段『成果』,觀眾並不一定能從中看到編舞的『成長』,更不要說評論。」[2]然而,我還是認為不能將「觀眾」對「trial and error」(反覆實驗)過程的態度都理想化,尤其當他們只能觀看(成形的)展演。因此,轉化矛盾的關鍵反倒在於,如何重新思考介入者與創作團隊雙方的期待張力。我們應當理解,觀眾可以帶著自己的背景來觀看「階段展演」,只是他們提供的意見是否能與編舞自己的期待相吻合?開放性討論最終的走向是為了「改良」作品?還是「建議」編作?抑或「延展」討論?在各種異見都被允許的情況下,唯有通過不斷澄清和切磋,多方才能維持良性互動。具而言之,我發現在展演結束後的討論中,基於「構作」、「編創」、「表演」等方向的質疑往往會令雙方陷入對峙,而對「主題」的延伸則較能引起共鳴。儘管前者的回應時常透露出困惑或迷失,但我依舊將其視為一類建設性意見,本文也試圖將這些異見納入到「構作過程」中來定位。


鑒於自身經驗,我不得不肯定地說,在各階段觀察「dance-to-be」平台作品之發展,激發了我與創作者和策展人對話的興趣。相較於只是觀看(成形的)展演,在創作發展中提出構作意見則是大家的共識。事情緣起於五月下旬,李偉能邀請我觀看譚雪華的階段性展演,何明恩的排練正值自我突破階段,遺憾未能目睹。所以這篇文章將基於我所觀察到譚雪華作品在不同階段之呈現,以及我與她過往的對話來書寫。


當時,譚的作品結構大致成形。與十月版本的差別在於,後者在結尾加入了編舞與表演者置換身份,隨之進入作品演出的段落。整部作品的結構已然清晰:首先是「序幕」,場地由一塊黑幕隔斷,舞者在幕前「學習」一段舞蹈;第二、三部分是作品的「主體」,即記憶的不斷「建構」與「解構」。


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Launch Edition 階段展演及分享/攝:Elsie Chau(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編舞在開場前曾邀請觀眾寫下近來生發的夢境,這是建構作品「主體」所需要的材料。當簾幕拉開,三位表演者許煒珊、黃寶娜、張嘉怡就會從承載夢境的盒子裡各抽取一張紙片,並依據所遇夢境,加之場內準備好的各式玩具,來構建一組時長「2分30秒」的身體動作。直到計時器提示回合結束,她們停止動作,再來抽取第二個夢境;然而,在新一輪構建開始前,她們需要「回憶」並「重複」首局的動作後才能繼續。如此類推,第三次的「構建」承接著前兩組動作。隨著三局結束,她們將以猜拳的方式來決定角色互換的次序,這就意味著每個人要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將隊友的三組動作重現出來。


在五月的討論中,在場友人對譚的建議都一致指向作品首兩段的銜接。譚在當時選擇了更為「現實主義」的呈現方式,場景設置也較為複雜:有表演者在沖洗頭髮,有人幫她烘乾,一旁的收音機還播著老式的流行曲。創作者在後期版本中,明顯改進了此部分,她現在選擇以更為簡潔且抽象的方式來鋪陳作品的開頭——機器將張嘉怡的「舞蹈」錄像投映在黑色簾幕上,許煒珊包裹著頭巾亦步亦趨地模仿。譚也保留了投映錄像在許煒珊髮絲上的場景,這看似有些夢幻的段落其實指明了作品的三個行動主體——記憶、頭腦與身體。


我在觀看前一階段的展演後,致信作者並分享對作品主題的看法。清晰的作品結構令我總是陷入(過於)理性分析的套路。但我明白任何突破性的舞台作品並不應該是科學,抑或其它領域知識的具身表現(embodiment)而已。因此,作為一個仍有期待的觀眾,我「請求」譚探索自己對記憶的獨特看法,它或許會偏離某一種既定的理論模型,但這才是屬於藝術家的創作。譚在回信中對「科學」的框架也抱有警惕之識。將這個問題聯繫到自己在方法論上的思考,她說,因為大家都知曉一些記憶的特性,所以在自己設計的作品結構中自然會察覺到一些記憶的模式(pattern),承認如此事實的一刻,她也反問作品本身呈現出的狀態需要被歸類嗎?尤其是需要被歸納到「科學」論述中嗎?


「科學」話語隨時隨地籠罩著當代人的生活。從演後討論可見,一方面大多觀眾都能戳中「記憶」的主題;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記憶」這個詞太過寬泛。以上兩種路徑實際上都反映出,我們的腦海已經被刻錄了關於「記憶」的科學認知。但這也從旁提醒觀者:任何具體的實驗命題都(只)是從某一特定角度來闡釋藝術作品——感官記憶怎樣透過身體意識進入短期記憶?短期記憶的編碼如何因應觀演關係而改變?在場的感官記憶如何調動了潛層的長期記憶?


在譚的作品中,記憶各個層面的話題必須通過表演者的「身 — 心」互動體現出來,這也要求我們在建構與解構的過程中觀察身體運動之方式。其中身體、大腦與記憶三者最具張力的時刻,體現在表演者與限制時間(2分30秒)的關聯上。大多情況下,表演者在重新演繹前段動作時並不會達到「完整」的複製,也不一定遵從原本的時間要求,於是,她們常常會凝固在靜止的姿態,允許大段的時間「空白」。然而,「空白」絕不意味著空無一物,它提供了一個暫且讓位,重新思考「記憶」為何物的劇場節奏。它也不盡然需要按照科學的邏輯來解釋,因為該作正嘗試不斷拓寬人們對「記憶」的體驗,觀眾正是在此刻找到了劇場體驗與智識思考的契合點——我們重複看到的東西就是記憶嗎?記憶過程中,身體與大腦之間的關聯?記憶的時間感是怎樣的?記憶如果被外力干預,那麼我們印刻下來的是甚麼?


在學院的訓練中,舞者必備「即興訓練」(improvise exercise),它所強調的是在「沒有預期」(im<in[=not] + pro[=before] + vis[=look])、「沒有抑制」(without inhibition)的情況下去「創造」獨一無二的動作。無論是依靠身體直覺的接觸即興,還是需要建立具體環境想像的情境即興,兩者都與譚的作品形態不完全相同。眼下呈現的作品,明顯的「即興」成分時常與「記憶」糾纏在一起,我將整個過程稱之為「即興記憶」。記憶不斷被即興所改變,看似是即興狀態的延續,其中又糅雜著記憶的效用。這種狀態在作品的第三部分最為突出,表演者在不被要求重新閱讀原初夢境的情況,個人的記憶則是隊友的即興動作,在模仿與重述隊友的動作過程中,作品將記憶從夢的結構中拉扯出來,每位表演者需要一邊記憶,一邊創造新的互動狀態,以滿足劇場的完整性。與此同時,記憶中看似不可複製的事件又以極強的生命力衝擊著身心的界限——那些隨機發生在場地內的狀況,例如物件突然的破損,球體的運動軌跡,一個擦身的瞬間,舞者在滾動中的躲避——記憶通過表演者的身體尋找著存在的位置。


職是之故,「即興記憶」背後所蘊藏的演員訓練技巧尤其值得關注。譚向我說明,後期訓練過程的主軸集中於表演者不停重複「記憶」的過程。她們在反覆鍛煉中發現甚麼「可以」被展演,甚麼「不適合」呈現。這樣的訓練並不欲圖為「即興」填充預定好的內容,更多是提供一種模式、一條途徑。這也創造出了該作品自身的「記憶」機制。這樣看來,作品使用的凌亂道具就變得不具備任何象徴意義,而演員「嬉戲」般的表演狀態非但不是「無意識」的瞎鬧,而是在某種遊戲規則允許下的自我創造。


處於譚雪華作品核心的(絕對)是演員的自我修行。當三位表演者儲存下觀眾千奇百怪的夢境——有的只是隻言片語,甚至一個單詞;有的則是在正反兩面紙寫下密密麻麻的思緒;有的是圖像;有的本來就是迷宮——抽取信息,繼而迅速轉換成肢體語彙。這需要表演者嫻熟地在身體與心智之間自如遊走。有趣的是,假如我們回歸到「即興」的中文意義——「即時起興」,這「起興」背後卻隱藏著一套龐大的身體經驗與感知系統,它提供了似曾相識的認知框架,也提供了溝通所需要的語境。在感歎意料之外的驚喜時,「即興」讓我們仍能讀懂創作者所傳達的信息,並挖掘出她們的身體記憶。


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Launch Edition 階段展演及分享/攝:Elsie Chau(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1] Human Wu,〈也談「階段展演」的意義〉,《舞蹈手札》,ISSUE 22-5;肥力,〈「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Launch Edition 階段展演及分享」——在永恆的工作進行中,觀眾與策劃人在哪?〉,《舞蹈手札》22-4:P. 26-27。 [2] Human Wu,〈也談「階段展演」的意義〉。

===

文:董言

我是董言,請多指教。



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Launch Edition 階段展演及分

第一部份 編舞/概念:譚雪華 創作/演繹:許煒珊、黃寶娜、張嘉怡

第二部份 編舞/概念/演繹:何明恩 研習伙伴:李嘉雯

第三部份 回應及討論 主持:李偉能、Human Wu

觀賞場次:2020年5月24日 第一階段展演

2020年10月2日 15:00 Unlock Dancing Plaza

2020年10月3日 15:00 Unlock Dancing Plaza

2020年10月4日 15:00 線上直播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