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踢出新境界」--淺評踢躂筆記'25匯演
- momoko91
- 2 days ago
- 5 min read
文:程天朗
R&T (Rhythm & Tempo)《踢躂筆記'25匯演》(下稱TAP NOTE),是一個以踢躂舞編作為主打的學員舞蹈作品匯演。通常此類製作的觀眾群都是學員的親朋或踢躂舞同好,有別於去年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的「舞出鵝頸橋」巡演,把踢躂舞跟文化風俗融合,且在演出過程中會介紹什麼是踢躂舞。
然而,TAP NOTE對於沒接觸過踢躂舞的觀眾而言,仍是一個充滿視聽之娛的晚上。這完全歸功於節目編排節奏得宜,新手編舞與資深舞蹈家作品交替出場,整晚演出平均水準不俗。

九個作品當中,藝術總監郭偉傑及韓國嘉賓導師Yono LEE(이연호)的獨舞及編演作品,活力四射,讓踢躂舞的光芒在台上閃耀。另外六位編舞經驗相對較淺,雖欠火候,但因應各人不同的背景,作品各有特色和趣味。
較資深的何威智編舞《Get the Party Started》 作為暖場作品,繽紛七彩的燈光加上高懸的鏡球(Disco ball),配合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的士高音樂(Disco Music),強勁的節拍,令觀眾身體也不期然隨著音樂擺動。
入選此計劃的參加者,早前接受視頻拍攝子剪接教學,其餘五位新一代的年輕編舞都先在視頻自我介紹。
張惠喬(Elfin)的《The Beginning Once More》 , 把紗鷗麗(SAORI)[1] 元素融入舞台設計。開場時她轉動著一把紗織(SORI)傘出場,樂手坐在舞台後方,男舞者在台前端靠近觀眾席。兩位舞者的關係似不再溝通、貌合神離的情人,兩人交替上場,舞步各自為政。大提琴手原來不只是配樂的角色,當三人同台時,他的琴音反客為主,奏出悄皮的一小段樂曲作邀請,兩位舞者分別以清脆的踏步聲及舞姿回應,宛如另一種鬥舞(battle),踢躂舞者同樣是樂手,舞者舞動時發出的踢躂聲,同樣是一種敲擊演奏,三人來來往往的和應,就像是超越語言的交流。
楊晞忻的《Empty Space留白》與羅皓妍的《Born of fire》都有濃厚的戲劇元素。《留白》的亮點是那個活動衣帽架,穿短裙的楊晞忻及林曉恩一人一邊推衣架車出場,大唱開籠雀,跳肯肯舞。初看以為是像百老匯的載歌載舞,原來歡樂背後是寂寥。鏡框的意象反映舞者的內心,寫日記、跳芭蕾舞都是成長的歷程。兩位舞者二為一體。留白⸺⸺就是自我反思的空間,穿越鏡框就有突破自我的意味。
《Born of Fire》,由富有音樂劇經驗的羅皓(Jacqueline)編舞,形式似歌廳音樂劇卡巴莱(Cabaret),自傳意味濃厚。錄像片段打出Discipline(自律)、Desire(慾望)同Freedom(自由)等英文字,穿插Jacquelin在排練室接受的苛刻鍛鍊。黝暗的燈光,豔麗的衣飾,聲嘶力歇的歌聲,音樂的重拍跟兩男一女激烈的舞步,投射出編舞澎湃的情緒。短短十數分鐘的舞作,道盡歌舞伶人的辛酸。沒經過歷煉,又何以成長,最後主角當然如鳳凰浴火重生。這支舞的場景與服裝的轉換相當考究,整體營造出黑色的氛圍,壓迫感令人透不過氣來。對照起《Empty Space》,兩個作品一中一英,一黑一白,各有意趣。
顏俊豪《Marc Ngan Soles Supporting Souls》 透過作品言志,同行者互相鼓勵,主題比舞蹈先行,沒有炫技,卻帶出溫暖陽光的氣息,只是節奏有點拖沓。
達海琳(Mavis Tat)的《格--別》最為出色,學習錄像攝製,當然不只是拍攝宣傳片及自我介紹,「格--別」的開場就是一眾舞者在天台上奔跑的片段,頗有氣勢。此作品在介紹時提出疑問:「是街舞間的Fusion?還是從街舞躍起的撞擊?當幾個元素混埋一齊,係相互承托,定係互相扼殺?」我覺得關鍵在於編舞如何搭配,當代舞作品本身就是以不同型式的元素混合構成,重要的是緊貼時代脈搏,回應當下。「格--別」氣氛黑色神秘,又有街舞的明快,一開場郭偉傑背台而坐,抱著壞蛋獎門人的小小兵玩偶,紅色絲巾在台上與迷幻閃燈飛揚亂舞,四位舞者身穿白衣酷酷地跳街舞,又打破四面牆給觀眾送上心意卡。紅白黃的搭配,不知是否另有深意?
新人作品想法新奇,導師舞技嫻熟乾脆。郭偉傑的《再給我一首歌的時間》帶點黑色幽默,他跟Yono二人並排跳舞,我正期待看兩位高手過招,意外的是有人突然衝入催促交還場地,「再跳一首就走」這處境,反映現今舞者渴求空間排練的窘境。最後這一首歌的時間由雙人舞,到最後加入其他舞者一齊跳,皆大歡喜。
全晚高潮來自韓國的嘉賓編舞Yono,作品《Tune 88》是第四支舞,只見帥氣的他瀟瀟灑灑地在場上走一圈,沒有音樂,不發一言,只憑幾個手勢,就跟觀眾連線,他在台上踏跳,台下觀眾拍掌合奏,最能表現踢躂舞的純粹。踢躂舞的未來發展一定要加入其他元素嗎? 大師就作了一個高明的示範,魅力無邊,令觀眾為踢躂舞深深著迷,躍躍欲試。
既然是海外嘉賓跟導師,壓軸作品也以此地的氛圍創作舞蹈,《City of Glass》 . 《The Silence Underneath》以響亮的舞步回應城市的沉默,這是Yono 送給香港觀眾的禮物。一開始舞台背光,只看到舞者的剪影,各人以舞姿展示生活的日常,燈光轉換,每位編舞逐人在射燈下施展渾身解數,最後劇場深處的大門打開,眾人脫下鞋子,奔向未來。
整體而言,《踢躂筆記'25匯演》在我沒期望下帶有驚喜,有些新手編舞為求言之有物,編排上略有拖沓,老手的作品間場,又把氣氛推高。
藝術需要承傳及推廣,除了個人技藝上修練,更多的是與時並進,以開放的心態,踢出新境界,我有幸作為此演出的觀眾,大飽耳福及眼福之餘,還認識到踢躂舞在舞台上更多可能性。

編者按:註[1]: 紗鷗麗(SAORI)是源自於日本的共融編織藝術。
《踢躂筆記'25匯演》
R&T Rhythm & Tempo
藝術總監:郭偉傑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評論場次: 2025年6月29日 8pm
====================================
程天朗
跨界別寫作人,中學時代起於本地多份報章刊物及網上平台發表小說、新詩、散文及藝評。巧克力網上學習平台專欄書海蔓話作家之一。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中] 城市當代舞蹈團《我的運動會》評論](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99599_a2c986b43ddb4787b9b739869d358b6f~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f99599_a2c986b43ddb4787b9b739869d358b6f~mv2.jpg)
![[中]《 街舞劇場試煉場》—— 記 【街舞劇場發展計劃2024-2025】The Box 6.0](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99599_316817aceb79487a9eb020524852d637~mv2.jpg/v1/fill/w_980,h_551,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f99599_316817aceb79487a9eb020524852d637~mv2.jpg)
![[中] Giselle 跳出迷人新格局](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99599_1bb7c203f9744cceb2367b46529cb3c1~mv2.jpg/v1/fill/w_980,h_551,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f99599_1bb7c203f9744cceb2367b46529cb3c1~mv2.jp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