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nline Ad_675 pix x 120 pix_edited.jpg

[中] 淺評《告不可報》

文:謝嘉豪



林俊浩最近在新視野藝術節發表的新作《告不可報》,是早前他在大館創作的場域回應式作品《報告一》的延續;前作是扣連建築物與空間的題材,而新作呈現於劇場,以另一種借代,反觀我們生存的社會中,權力與自由、人性的善惡等命題。


《告不可報》/攝:Carmen So



作品概念源於卡夫卡的《致某科學院的報告》,該小說發表於1917年,故事描述一隻猿猴被迫「人類化」(humanize)。卡夫卡以告別的口吻書寫,述說猿猴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心強烈衝突,慢慢脫離猿猴的野性,成為人類文明世界裡提供娛樂的半人半獸怪物。在《告不可報》中,創作團隊把研究實驗室的氛圍完全地呈現。在開場之前,劇組人員安排了一部份觀眾充當「實驗觀察員」,他們被安排到舞台上,坐在放置整齊的工作桌前,戴著無線耳機,收聽即場指示,並在預設的段落中,按動桌上的舊式打字機,像是法庭即時記錄的場景,氣氛令人不寒而慄;而其他觀眾則坐在觀眾席上,以一個全景式的角度,觀察/觀看這一場「實驗」。


《告不可報》/攝:Carmen So



上半場主要由文本作主導,從猿猴的角度出發,敘述牠在實驗室被人類化的經歷,以及內心掙扎,但有趣的是,觀眾大部分時間都是透過屏幕上的投映,觀看舞台(屏幕後面)發生的事情;除了表演者外,台上另一位演員負責即場拍攝,把舞台上的演出,即時投映出來。到底我們是在看一個即場表演,抑或是在看一場(即時性的)紀錄片呢?這種觀看方式值得思考的,是關於觀看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在屏幕打開之前,所看到的是「實施」研究人員給予的視角,我們只能透過被揀選的角度來觀察這場實驗的經過和成果;這裡隱含了一種權力關係的探究,到底觀眾在劇場裡「看」的,是不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行為?抑或,只是一種受「餵養」的過程?而我們(觀眾)會不會是另一隻被迫「文明化」的猿猴?這些疑問在下半場得到了回應。


《告不可報》的下半場以非敘事的形式進行了一場演出實驗,運用形體、跑酷、聲音、影像、rap(饒舌)的並置與交疊地發生,碰撞出奇特的畫面。這場實驗完全瓦解了觀眾對「故事的幻覺」,多線發展的遞進,形成一個個符號,彷彿互相疏離,但卻層層疊加,到最後投映畫面播出劇場的「場地圖則」,並指示觀眾「逃離」的路線。這個「逃離」的指/啟示,充滿了柏拉圖「洞穴寓言」的隱喻,回應了上半場關於觀眾「到底在劇場裡看甚麼?」的叩問。《告不可報》在劇場表演形式的探索,讓人大開眼界。


《告不可報》/攝:Carmen So



==

謝嘉豪

生於香港,從事表演創作、藝術行政及藝評寫作。曾師隨舞踏大師和栗由紀夫(已故),深造舞踏藝術。現為舞踏藝團「以太劇場」團長。



《告不可報》

新視野藝術節2021

概念/導演/編舞:林俊浩

創作演出:黃譜誠、Aaron Martin、Janosch Horn


評論場次:2021年10月29日 20:00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Tags: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Dance Journal - Side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LOVETRAIN2020.png
Dance Journal - Top Banner_Symphony of New Worlds.png
bottom of page